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参照.pdfVIP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职业部分总结( 5472 提供) 职业卫生 :主要以人群和作业环境为对象 职业医学: 主要以个体为对象;既属临床医学,又是预防医学的分支。 职业生命科学: 20~60 岁;占生命的 2/3 时间;最有生命力的阶段; 人类的生存环境: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职业性有害因素: 与职业生命有关的环境因素。 【劳动条件】包括: ①生产工艺过程: 生产工艺过程常常随着生产设备、使用的原料和生产工艺的变化而变化。 ②劳动过 程: 涉及到劳动组织、生产设备布局、作业者作业姿势和劳动方式、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比例等。 ③ 生产环境: 指作业场所环境和户外作业的自然环境。 【职业性有害因素】按来源分为: 生产环境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与职业有关的生活方式;职业卫 生服务的质量 (一)生产环境因素: ①物理因素: 异常气象条件、异常气压、噪声、振动、电磁辐射 ②化学因素: 有毒物质生产性粉尘 ③生物因素:病原微生物: 炭疽杆菌、杆菌、森林脑炎 致病寄生虫: 煤矿井下钩虫 (二)社会经济因素: 国民生产总值( GDP),财富分配、教育水平,生态环境 ,劳动立法、卫生制 度 (三)与职业有关的生活方式: 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生产定额不当;个别器 官或系统过度紧张 ;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工具不合理;精神紧张 职业病损: 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所致)的各种职业损伤统称职业病损 。 工伤: 属于工作中的意外伤害,其发生与劳动组织、机器构造和防护、个人心理状态、生活方式等有 关。 职业病: 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 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统称为职业病 工作有关疾病: 是一组与职业有关的非特异性疾病,也见于非职业人群。其共同特点是 : 1. 与职业因素有关,但不存在直接因果关系,即职业因素不是唯一的病因。 2. 职业因素可以促使潜在疾病暴露或病情加剧恶化。 3. 调离该职业或改善环境可使疾病缓解或停止发生。 职业病的三个主要条件: 1、有害因素的性质 物理因素——脱离后,不存在体内残留; 化学因素——脱离后,存在体内残留; 生物因素——脱离后,作用可能进一步放大 2 、作用于人体的量 作用剂量= 接触浓度 / 强度 × 接触时间 “阈” —— 接触限值; 国家、行业标准 “蓄积”—— 作用因素体内残留相加; 多见化学因素 “累积”—— 作用剂量累加 多见物理因素 3 、人体的健康状况 【职业病的特点】 1. 病因有特异性:控制接触后可控制或消除发病。 2. 病因大多可检测:一般存在剂量 - 反应关系。 3. 常为群发 (cluster) :在相同的接触人群中,常有一定数量发病,很少出现个别病例。 4. 早期诊断、合理处置,预后较好。 5. 是可预防性疾病:虽缺乏特效药,发现病因,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可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职业病的诊断: 应按照国家统一颁布的职业病诊断标准, 采取综合分析、 集体诊断的方法, 作出及时、 正确的诊断。 【职业病报告的主要要求】 1. 急性职业中毒和急性职业病应在诊断后 24 小时 内报告。 2. 慢性职业中毒和慢性职业病在 15 天内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调查,提出报告并进行登记。 三、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基本准则 (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 primary prevention ):使劳动者尽可能不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包括:改善劳动条件使 有害因素控制在安全范围以内。 【劳而不病】(病因预防) 二级预防( secondary prevention ):早期发现病损,采取补救措施,防止病变进一步发展。 【病而不 残】 (发病预防) 三级预防( tertiary prevention ):对已患病者做出正确诊断,及时处理,防止病情恶化和并发

文档评论(0)

李亚亚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liyaya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