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风筝飘带王蒙读后感
导语:《风筝飘带》是王蒙的代表作,讲述了素素与佳原的爱情故事。下面是小编搜集的《风筝飘带》读后感。欢迎阅读!
读《风筝飘带》是一个愉快的过程。我本以为一切基于文革背景下的文章都是艰深的,苦楚的,扭曲的;但这篇则是我看过描写文革时期的文章中为数不多的洋溢着幽默讥诮基调的一篇。
《风筝飘带》还原了文革噩梦结束后社会的整体状况,着重刻画了刚返回城市的知识女青年范素素和其貌不扬但为人正直坦诚的小伙子佳原。他们在素素工作的铺子相识,并慢慢发展成恋人,但这份真挚美好的感情却因世事的阻碍得不到祝福和肯定。文章充满了二人对于生活的前途和梦想的思索与叩问。
从文章结构上来说,《风筝飘带》很大的部分是以主人公素素的意识流来展开的。它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方式和结构方式,以主观的心理意识流程来安排叙事时空。这种写作手法把现实和梦幻、主人公的回忆、怅惘、反省、迷惑和清醒等种种心理活动交织在一起,把素素直接的、片断的感觉和思维汇成畅流无阻、回旋往返的“意识流”。同时,周围的环境也因人物当时的感觉折射出来。“挨得很挤的惊叹号旁边”、“彬彬有礼地俯身吻向她们的忠顺的灯光”、“瘦骨伶仃的有气节的杨树和一大一小的讲友谊的柏树”、“寂寥的草坪和阔绰的广告牌”、“初冬的尖刻薄情的夜风”,仅仅在文章开头开头,作者就为我们展现了这么一组充满主观感情的景物,后面的描写也亦然。
就内容而言,《风筝飘带》描写的只是素素和佳原的一次约会过程,但是作者对素素在等佳原时意识流动的详尽描写,却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广阔的世界:素素苦难的成长过程、佳原憨厚上进的性格特征、素素的家庭情况以及两人自相遇相识到相知相恋的过程,贯穿的是素素二十几年的成长经历和两个年轻人对理想,爱情的追求。
文章一开始就给了我们一个错综复杂的环境,并没有直接告诉读者这是素素和佳原约会的过程。素素只是站在一群“暴发户”中等待佳原,任凭思想飘舞。“20分钟过去了,佳原还没有来”,素素在百无聊赖之中回忆起佳原在路上救下被车撞倒的老太太,但是被诬赖为肇事者的过程,描绘了佳原老实善良的的形象,也间接地呈现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大家信仰性恶论”。由此开始了意识的流动,也开始了素素的故事。自然而然,素素想到了自己成长的过程。那是一段苦难的,不堪回首的经历,“除了她的奶奶,这个城市对于她是冷淡的,不欢迎的。城市轰她走。”所以素素丢掉了自己五彩缤纷的梦想,但她渴求理想呼唤爱情,向往一切属于青年人所应有的但是又被剥夺了的东西。作者用素素的回忆,素素的成长,为我们描绘了那个时代的青年人的悲哀。素素只是无数“上山下乡”的年轻人中普通的一个。后来,虽然经过了爸爸的“过五关斩六将”之后,素素“回来了”,但是“失去了许多色彩”,只剩下了在清真饭堂了做服务员的繁琐了。如果不是那个年代,素素该是一个前途多么光明的人啊:她给毛主席献过花,和毛主席握过手,她是毛主席的“娃娃”。就算事隔这么多年之后,就算经历了苦难的知青生活之后,素素依然怀念这一切。但是素素“茫然”,因为她“不再做梦了”,也不记得曾经做过的梦了,只剩下“一头冷汗,一身酸懒”了。这就是素素的成长,也是他们那一代的年轻人成长的缩影。
接着,素素与佳原相遇相识了。但是,素素的意识的一动,按照时间顺序,她想到了奶奶的生病,并又一次回忆起了自己的梦,一个有关风筝,有关风筝的飘带的梦。这时候 ,素素似乎又有了自己的梦,她的梦就像风筝那样子飞起来了;素素又拾起了自己最幸福的时光——“建国十年,她给毛主席献过花”。这个时候,素素拾起的是什么梦呢?这是爱情的梦,是理想的梦。在佳原跟素素说了“明天见”之后,“‘明天’两个字使素素的脸发烧。明天就像屁股帘儿上的飘带,简陋,质朴,然而自由而且舒展。像竹,像云,像梦,像芭蕾,像G弦上的泛音,像秋天的树叶和春天的花瓣。”素素期待着,盼望着……接着佳原又教会了素素重拾梦想,“关键在于学习”。
之后,素素回忆起了家人对于二人爱情的反对以及家庭的背景。我想:其实她的父母未必对佳原抱有成见,只是因周围环境的影响出于对自己女儿的关爱才对二人进行阻拦的。问题似乎并非是素素与谁恋爱,而是是否恋爱。自然,佳原与素素在偌大的北京城是找不到一块适宜谈情说爱的地方的。作者有这样的一段描写:“三年了,他们的周末几乎是在寻找中度过的。他们寻找坐的地方。找啊,找啊,一晚上也就完了。我们的辽阔广大的天空和土地啊,我们的宏伟的三度空间,让年轻人在你的哪个角落里谈情、拥抱和接吻呢?我们只需要一片很小、很小的地方。而你,你容得下那么多顶天立地的英雄、翻天覆地的起义者、欺天毁地的害虫和昏天黑地的废物,你容得下那么多战场、爆破场、广场、会场、刑场……却容不下身高1米6、体重48公斤和身高1米7弱、体重54公斤的素素和佳原的热恋吗?”这是男女主人公不加引号的内心独白,但或许也是作者自己在独奏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