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访偃师历代名人墓
在偃师市北部,横着一道绵延起伏的邙岭,西起洛阳东到郑州,没 有重叠一字排开,绝大部分地区都是土岭,而在偃师境内却有十几公里 的石山,最著名的山峰就是以其首见日出而得名的首阳山,首阳山扬名 与生活在距今3000年前的伯夷、叔齐密切相关。
伯夷、叔齐独行其志,耻食周粟,饿死首阳山以后,在全国产生了 广泛的影响。许多名人,包括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史学家、艺术家、 文人学者、帝王将相纷纷以各种形式歌颂、褒扬伯夷、叔齐。
在偃师市山化乡汤泉村的村口的林子里,坐落着几通石碑,村民们 称这里为“颜鲁公坟,而颜鲁公就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在历史上,颜 真卿不只是一个会写字的书法家,还是一位很有才能的政治家和忠贞刚 烈的爱国志士。
颜真卿死后葬在那里,新旧《唐书》本传都没有说明,有说在 琅琲费县的,有说在京兆万年的,而史学家们更倾向于颜真卿墓就在偃 师。
被后世称之为“诗圣的唐代大诗人杜甫与偃师有着不解之缘,杜 甫少年时居住洛阳。一次,祭祖来到了土娄村,他的祖先晋当阳侯杜预 和祖父杜申言墓前,被周围优美的环境吸引住了。随即就在土娄村建起 简陋的土室,安家读书。如今,偃师县城关乡前、后杜楼村当中,有座 八角形坟墓,这便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之墓。杜甫葬于此,还有一段传 说。后来人们将杜预、杜甫墓前后的两个村庄改名为前杜楼、后杜楼, 表示对这两个伟大人物的怀念。但是,关于他的墓地之所在,至今仍纠 纷不己。湖南平江说、湖南耒阳说、河南巩义说、河南偃师说等等,众 说纷纭,难以定论。中国杜甫研究会会长霍松林先生认为,偃师说最为 可信。
在假师市绿氏镇东北三公里的景山之巅,有一个大冢,俗称“太 子冢,这个冢乃唐高宗第五子,武则天的长子,太子李弘的陵墓称“恭 陵恭陵是洛阳唐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坐北朝南,平面正方形,长 宽约44()米。四周原有神墙护围,其四角有角楼建筑,四面神墙中有神 门。神道在南神门外正南,宽50米。李弘死后,唐高宗非常伤心,下 诏赞扬李弘“仁孝闻于四海,并要加太子以尊名,追封为“孝敬皇帝因 此,没有做过一天皇帝的李弘以帝王之礼入葬。唐高宗李治亲撰并书碑 文《孝敬皇帝瑞德记》,立石碑一通于恭陵前。唐恭陵是唐代“号墓为 陵的典范,灵台封土呈覆斗形,东观K 163米,南北宽147米,高22 米。封土全部用高粘度红土夯筑,墓室内填以炒制过后的河沙,以防潮 湿和盗掘。唐恭陵历时九个月之久才的己完工,从现存陵园遗存不难看 出恭陵工程浩大,耗资无数,不仅建造考究,连下葬仪式也破费周折。: 灵台东北50米处,有一锥形土冢,俗称“娘娘冢”,是李弘之妃哀皇后 的陵寝。按风水的说法,一家之主坟墓的风水,会影响一家人的命运: 而一国之君陵墓风水,就会影响整个国家的命运。历代的皇家陵寝都十 分重视选择陵穴,以图皇权永固。唐恭陵的选址也颇为讲究。
《肥致碑》,全称《河南梁东安乐肥君致碑》,建丁?公元一九六年 五月。碑高九十七点三厘米,宽四十七点五厘米,隶书十九行,满行二 十九字,有界格。一九九一年出土于河南偃师南蔡庄村,现存偃师市商 城博物馆。东汉为隶书高峰期,碑版时刻留存至今者,皆为学术典范。 唐朝是中国15法的繁荣期,也是中国古代碑刻最兴盛的时代,这一时代 的碑刻、馅刻以数量之多、价值之大而著称。进入宋代,碑刻虽盛而铭 刻己见衰微。唐时的偃师,紧邻东都、神都洛阳,地利之势造就了僵师 唐刻的纷繁。大唐二帝圣教序碑是和玄奘有着莫大关系的一通碑刻。玄 奘西行归来主要是在长安弘福寺和大慈恩寺译经,三年之后他翻译出一 部举足轻重的经书《瑜伽师地论》,唐太宗李世民过目后欣喜万分,当 即应玄奘之情给这本竹注叙。
碑刻文化作为我国金石文化里石刻的一个分支,自古就是人们感兴 趣的热点,在浩瀚纷繁的金石著作中人们把碑刻、拓帖类出,去咀嚼、 品评、把玩、摹临。至今,碑刻文化仍然是史家和书家志此不疲的乐园。 作为一座城市绵延千占,博大精深的的占代文明无疑构建了偃师不可撼 动的历史文化优势,魂魄相依,血脉传承。走在今日偃师的土地上,仿 佛每一步都在走进我们的孕育之初,命脉之源。因为我们的脚下就是一 个埋藏着的古中国,可以聆听到远古的躁动和祖先的呼喊:天行健,君 子以自强不息,今天的偃师传承着历史也在书写者历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