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本技能操作—针刺法教学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㈡毫针的规格;1.5寸 40mm; 原则:勤练  方法:纸垫或棉团练习 ; 卧位:仰卧位:阴经、阳明经、任脉穴。  侧卧位:少阳经穴  俯卧位:太阳经、督脉穴。;坐位: 仰靠坐位:前头、颜面、颈前腧穴。 俯伏坐位:后头、项背腧穴。 侧伏坐位:侧头、面颊及耳部腧穴。 ;2、检查、选择针具;3、消毒 ;(2)医生手指消毒:肥皂洗手后,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或净手消毒液消毒。 (3)针刺部位消毒:腧穴皮肤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或2%碘酒消毒后,再用75%酒精棉球脱碘。;(一)进针法 一般是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持针柄如执毛笔状,故右手称为“刺手”;左手按压腧穴皮肤或夹持针身以辅助进针称为“押手”。 针刺时可单手或双手进针,临床上多采用双手配合,协同操作的双手进针法。 ; 左手拇指或食指的指甲切按在腧穴旁边的皮肤,右手持针紧贴左手指甲面刺入腧穴,这种方法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左手拇指与食指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腧穴皮肤,这时左、右手协同用力,把毫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2寸以上长针的进针;左手拇指、食指把腧穴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皮肤的上端将毫针刺入。这种方法适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 左手拇指、食指把腧穴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从左手拇、食指中间刺入,这种方法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二)针刺的方向、角度与深度 ;直刺:垂直进针,使针身与腧穴皮肤成90°直角,直刺最常用,有利与施行各种行针手法; 斜刺:针身与皮肤成45°角斜向刺入,斜刺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腧穴内有重要脏器不宜直刺的腧穴; 横刺:针身与腧穴皮肤成15°角沿着皮肤刺入。适用于皮肉浅薄处的腧穴。 ;3、针刺深度;(三)行针与得气; 得气的意义 取得针刺疗效的保证 了解患者虚实的依据 施行补泻手法的前提 不得气的原因 取穴不准 针刺不当:角度、方向、深度、行针手法 患者体质虚弱或病情危重 促使得气的措施 纠偏、候气 、催气、补气、行气、守气 ; ⑴ 提插法 行针时,将针从浅层插向深层,再由深层提到浅层,连续地上下提插; 提插的幅度在0.3~0.5寸较合适,可单独使用,也可配合捻转法一起使用。; ⑵ 捻转法 将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用右手拇指与食指、中指夹住针柄作一前一后,左右交替旋转捻动的动作。 用力均匀,旋转角度以180~360°为适,不可单向连续捻转,以免肌肉纤维缠住针身引起疼痛,甚至滞针。; (四)针刺补泻;(五)留针与出针 ;操作:出针时应先以左手拇、食指固定腧穴周围皮肤,右手持针轻微捻转退至皮下,然后迅速拔出。如有出血,用干面球按压即可。 出针时注意清点针数,以免遗漏。 ;1、哪些病人或哪些状态不宜针刺? 患者过于饥饿、疲劳、精神紧张时,不宜 立即针刺; 体质虚弱、气虚血亏的患者,针刺手  法不宜过强,并尽量选取卧位; 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者,  不宜针刺。 ;妇女妊娠三月内,下腹部的腧穴不宜针刺。 妊娠三月以上者,腹部、腰骶部的腧穴均不宜针刺。 整个妊娠期三阴交、合谷、至阴、气海、关元等容易引起流产的腧穴均不宜针刺。 小儿囟门未闭合者不宜针刺头顶腧穴; 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等部位的腧穴,不宜针刺。 ;胸部、腹部、背部、头部的腧穴因深处有重要内脏,应掌握适当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不可深刺; 眼区的睛明等腧穴,项部的风池等穴要注意针刺角度和深度,不宜提插,只能小幅度捻转。 ; ;;处 理:;预防:; 2、滞针;; 4、断 针; ;气胸:胸痛、胸闷、心慌;重者呼吸困难,紫绀等。 处理:半卧床休息,镇咳,预防感染,引流排气等治疗措施。 ;谢谢大家!;

文档评论(0)

135****965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