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社会工作 第十二章-恋爱青少年群体.ppt

青少年社会工作 第十二章-恋爱青少年群体.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二章:恋爱青少年群体 Young people in love 教材名称:青少年社会工作 高等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系列教材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创新教育系列教材 目录 CONTENTS 青少年恋爱概述 青少年恋爱的类型及阶段 青少年恋爱行为产生的原因 恋爱青少年群体的社会工作 干预和介入 同性恋青少年群体 青少年恋爱概述 青少年恋爱的概念 青少年恋爱是指处于青春期的男女建立恋爱关系或对异性感兴趣、痴情或暗恋,是青少年由于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造成的对异性的爱慕。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会主动关注、靠近自己心动的异性,互相吸引的双方开始频繁交流、接触,随着时间的累积,逐渐开展恋爱关系,导致一段恋情的发生。 青少年恋爱的表现 多数由于性冲动和外在吸引而产生,缺乏思想情感方面的考虑。 往往由双方身上的某一方面优点产生倾慕之情,缺乏对对方的全面评价。 缺乏责任感和伦理道德观念的约束,对未来的长远发展思量较少,易发生性行为. 情绪较为冲动,缺少持久性与长远规划,应对挫折能力较弱,恋爱周期较短。 青少年恋爱的特征 朦胧性 对于自身、世界及未来的看法尚不完善,缺少计划且受认知水平的限制,对于未来伴侣的选择标准并不清晰。对于异性的好感更多源于对恋爱关系的期待与好奇,恋爱的结局并不明确。 矛盾性 日益发展的自我意识以及对异性的好感推动青少年更多关注异性;但长久以来对早恋的污名化使其产生负罪感。恋爱过程中欢愉和歉疚并存,期待与回避并长,使之行为充满矛盾性。 差异性 青少年群体的恋爱行为在对待“早恋”的态度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变异性 当恋爱双方缺乏交流意识与技巧时,常会造成信任危机及情感消耗,给恋爱蒙上变异的阴影,造成双方的痛苦。 脆弱性 青少年的恋爱会受到家庭、老师、学校乃至社会的否定与阻挠。在这种环境下,部分稚嫩的恋情被扼杀在起始阶段,加大了青少年恋爱的脆弱性。 青少年恋爱的类型及阶段 青少年恋爱的不同类型 爱慕型 基于相互之间的爱慕而产生的,根据原因不同,可以划分为因突出特质而生的恋爱、因对品性的崇拜而生的恋爱两种。 相处型 充足的交流与信息传递会使青少年对彼此的了解更加透彻,甚至产生好感,进而发展出恋情。比较典型的例子为“同桌恋”“同班恋”。 模仿型 现代社会信息来源与传播渠道的丰富使青少年可以方便的感受到恋爱的价值与浪漫,满足青少年的幻想,导致很多青少年的恋爱都开始于对幻想的模仿。 从众型 朋辈群体会给予一定的压力,迫使双方在无意中增加对彼此的关注,从而产生恋爱行为。如,青少年间的“绯闻”可能会导致原本无意的两人感受到群体压力,从而心生爱慕。 青少年恋爱的不同类型 补偿型 一些青少年由于在成长中遇到困难,为了宣泄情感、表露内心、寻求安慰,往往会向异性倾诉,在交往中淡忘痛苦,获得肯定,寻求补偿。这类情感中掺杂了真实的感情,极易发展深化。 逆反型 家长、教师某些“预防早恋”的行为极易诱发逆反心理,在逆反心理的推动下,本来正常的异性交往可能会发展成为恋爱。 病理型 青少年生理上营养过剩、食物中的性激素的作用或各种特殊生理疾病、家庭遗传等客观因素,可能造成青少年心理早熟甚至性变态心理,诱发青少年产生恋爱意愿。 类己型 和自己相似性较高的人可以唤起青少年的归属感、安全感与自我认同感,产生舒适、亲切的感觉,这种感觉极易被理解为“悸动”。 青少年恋爱心理的演变阶段 性疏远期 青少年性别认同越来越明显并终止对异性的兴趣,倾向多和同性来往,团体性活动多呈男女分离趋势。 性亲近期 性需求逐渐转向相似年龄的异性,开始有了两性生活的理想以及婚姻家庭的意识,性疏远逐渐变为性亲近。 恋爱期 青少年对于“齐家”的需求逐渐突显,开始进入恋爱期,包括初恋、热恋两个阶段。 青少年恋爱行为产生的原因 家长与老师应保有的观念与态度 青少年生理与心理的发展 生理发展 心理发展 1. 生活环境的“孤立” 2. 对想象中美好情感的期待 3. 生活的一成不变 家庭教养方式 满足对家庭的幻想与需要 1 获得对父亲或母亲的幻想 2 获得替代性安慰 3 社会文化 性教育缺失,青少年无法通过正常的渠道获得足够的性知识 1 文化对爱情的歌颂引发青少年好奇、模仿 2 不良信息的熏染 3 恋爱青少年群体的社会工作 干预和介入 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认知与恋爱观 (一) 明确恋爱在生命中的意义 (二) 明确恋爱与学业的关系 (三) 明确恋爱与婚姻的关系 家长与老师应保有的观念与态度 (一) (二) 注重营造互相尊重的环境,引导青少年认识自己的情感世界 营造和谐信任的环境,重视交流的意义 学校应正确引导 学校担负起性教育主阵地的责任 完善相应的硬件与软件建设 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同性恋青少年群体 性取向与同性恋 (一)性取向 (二)同性恋 性取向决定着性吸引的对象,随着性成熟逐渐显现。现代社会普遍将性少数

文档评论(0)

dllkx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本文库主要涉及建筑、教育等资料,有问题可以联系解决哦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13302032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