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铎从心肾不交论治神志病.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士铎从心肾不交论治神志病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陈士铎从心肾不交论治神志病 1 1 心肾与神志的关系 2 2 神志病心肾不交的原因 2 3 神志病心肾不交的治疗方法 3 4 神志病心肾不交的用药思路 5 文2:对陈士铎论治呆病健忘的思考 6 1 对呆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和论治 6 2 对健忘病因病机的认识和论治 7 3 讨论 9 参考文摘引言: 10 原创性声明(模板) 11 文章致谢(模板) 11 正文 陈士铎从心肾不交论治神志病 文1:陈士铎从心肾不交论治神志病 清代名医陈士铎,字敬之,号远公,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素有“医学怪才”之称。陈氏既重临床,又好笔耕,其立法用药,不落俗套,较多新意,治病每多奇中。笔者通过研习陈氏的《辨证录》及其它相关著作,发现陈氏从心肾不交论治神志病颇具特色,运用这些经验于临床,常能获取捷效。现就陈士铎从心肾不交论治神志病的经验作一探析,以供同道临证时 参考 。 1 心肾与神志的关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明确指出阴阳乃是宇宙中一切变化的主宰和动力。就人体而言,心主一身之火,属阳;肾主一身之水,属阴。在生理状态下,位居于上的心火,必须下降,以温养肾水;位居于下的肾水,必须上承,以济制心火。这一阴阳交感、互根互济的现象,常称之为“心肾相交”或“水火既济”,它不仅是确保两脏功能正常的基础,对协调诸脏,维持全身有序的功能活动也具有重要作用。显然,人之神志活动亦无例外地包涵在其中。 陈氏以上述理论为基础,深入地论述了神志活动与心肾的生理病理联系。陈氏认为,心肾相交是神志正常活动的基础,谓:“心气通于肾,而夜能安;肾气通于心,而日亦安也;心肾交而昼夜安。”“心肾交而智慧生,心肾离而智慧失。人之聪明非生于心肾,而生于心肾之交也。肾水资于心,则智慧生生不息;心火资于肾,则智慧亦生生无穷。”提出了神志活动寓于心肾交感之中的论点。心肾不交,则神志活动失常。 2 神志病心肾不交的原因 陈氏认为,心肾不交由多种原因造成。一方面, 由于心和/或肾的功能异常导致心肾两脏间“水火既济”功能失调。首先,“心原属火,过于热则火炎于上,而不能交于肾;肾原属水,过于寒则水沉于下,而不能上交于心”。如果“心过于热而肾过于寒”,则易导致心肾两不相交;其次,肾水不足则“肝益加燥,无津液以养心”,可导致肾不交心;另外,“肾水大耗,一如家贫,客至无力相延,客见主人之窘迫, 自然 不可久留”,可导致心不交肾[1] 。另一方面,陈氏认为,肝胆是交通心肾之枢纽,谓:“心欲交于肾,而肝通其气;肾欲交于心,而肝导其津,自然魂定而神安”;“胆属少阳,其经在半表半里之间,心肾交接之会也。心之气由少阳以交于肾,肾之气亦由少阳以交于心。”因此,肝胆功能失调是导致心肾不交的重要原因。例如,不寐可由肝燥失润、胆气虚、胆虚风袭等导致心肾不交而致。如“肝气不舒,则肝血必耗;肝血既耗,则木中之血上不能润于心,而下必取汲于肾”;“胆气既虚,至不敢相延心肾二气而为之介绍,心肾乃怒其闭门不纳,两相攻击”;“夫担心则怯,怯则外邪易入矣。外邪乘胆气之虚,既入于胆之中,则气无生,一听邪之所为。胆欲通于心,而邪不许;胆欲交于肾,而邪又不许……心肾因胆气之不通,亦各退守本宫,而不敢交接。”此外,“肝气最急,郁则不能急矣,于是肾气来滋,至肝则止;心气来降,至肝则回。以致心肾两相间隔,致有遗忘也。”因此,肝气郁滞也可导致心肾不交。 3 神志病心肾不交的治疗方法 补益心肾法 陈氏谓:“补肾之中,仍益之补心之剂,似乎无专补之功,殊不知肾水既足,而心气若虚,恐有不相契之虞” [2] ;“心必借肾以相通,火必得水而既济,如只益心中之血,而不填肾中之精,则血虽骤生,而精仍长涸,但能救一时之善忘,而不能此长年之不忘也。”因此,补益心肾是陈氏治疗神志病心肾不交的常用方法。但其中又有偏于补肾、偏于补心或补心补肾并重之别。例如,治疗怔忡的心肾两交汤(由黄连、肉桂、人参、麦冬、当归、炒酸枣仁、白芥子、熟地黄、山茱萸组成)是补肾兼以补心,治疗健忘的生慧汤(由熟地黄、山茱萸、酸枣仁、远志、柏子仁、茯神、人参、石菖蒲、白芥子组成)是补心兼以补肾。而治疗健忘的神交汤(由巴戟天、菟丝子、山药、芡实、玄参、人参、麦冬、丹参、柏子仁、茯神组成),“无一味非心肾同治之药”,是补心补肾并重之剂。 此外,对肝气郁滞导致的心肾不交,陈氏认为:“欲通肝气,必须仍补心肾,要在于补心、补肾之中。而解其肝气之郁,则郁犹易解,不至重郁。”因而以补心肾为主,兼以解郁,方如 治疗 健忘的通郁汤。对“五脏俱伤”,“不止心肾二经之伤”的健忘,则

文档评论(0)

asen199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