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产品工作总结(上篇):从9个方面深度思考 To B 与 To C.docx

3年产品工作总结(上篇):从9个方面深度思考 To B 与 To C.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年产品工作总结(上篇):从9个方面深度思考 To B 与 To C PAGE 9 3年产品工作总结(上篇):从9个方面深度思考 To B 与 To C 这是一份3万字十足干货的工作总结,主要是作者对自己从事产品这份工作的回顾概述,其中包含对行业的理解,对产品工作的新认知,对技术上的认知等。此文为上篇,主要是从9个方面深度思考 To B 与 To C 。enjoy~ 从上一篇文章到现在,已经半年没有输出过东西了,真不是懒,实在是太忙了,自从加入这家公司以后每天基本都是很充实,很有挑战的,很高兴能经历了一团乱麻,到现在渐渐捋顺走出困境的经历,我想这是对职业上一段不错的成长经历。 一直想写一篇对这份工作的总结,其中包含对行业的理解,对产品工作的新认知,对技术上的认知等,但是每每想要落笔,居然发现脑子空了。不知从何开始说起,也发现这个题材实在太大,经历实在太多,学到的实在太多,想要剥离出,回忆起来,整合成完整的体系,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完成的。 从筹划,到落笔,再到成文,无数次修改和优化穿插其中,毕竟工作年限还是有限,不能和见多识广的大牛们同日而语。 文章结构: 基本情况 To B 与 To C 的深度思考 公司行业模式分析 产品技术架构描述 行业细分创意类分析 行业细分编辑类分析 未来计划内的产品规划 开些脑洞不能内部落地的产品规划 一些做人做事的思考和技巧 展望个人 以上几段,将逐一分列进行思考后输出成文,可交流,可指正,可相互学习,多多包涵。 一、基本情况 所为基本情况,分两种:一为人,二为企业。现逐一介绍: 人,在北京,之前做过社交,做过教育,对整个产品行业有过自己一些输出和理解,可以翻看过往的文章记录,年龄不大,粗算一下,正式步入产品行业工作,就是从15年的1月至今,仅仅3年,还是个小学生。 再说说企业,目前我所在的企业是视觉中国(后文均简称为视觉),一家上市公司,主要做图片授权交易的平台。如果你的企业有UI设计师或者是内容型公司,一定会知道我们。近两年,国家开始重视知识产权这块,所以我们的整体增长率都是不错的。 视觉整体是To B的,不对个人,这也造成了我们近两年以来对商业模式、对客户群体的摸索和探索。 在图片细分行业,我们是属于国内第一把交椅,占有约50%左右的市场份额,也是世界第二大图片公司Getty images的中国独家代理,独一无二的内容,造就了不可逾越的内容壁垒,造成了“不来我这,你就没得选”的袭断地位。 具体的行业模式,在第三段中能讲的都详细讲给大家,这里也就不多说了。 加入这家公司,也算是机缘巧合。公司高管在网络上看到我撰写的文章,我也恰好留了联系方式,就找到了我,吃吃喝喝之后直接敲定让我加入。 讲实话,当时的状态是科研状态,每天都在探索市场上的新玩意,结合自己过往的经验和理解尽可能地输出总结,正在梳理阶段是不太想进企业工作的,因为知道一旦进入,势必要放弃这种状态。果不其然,中断许久,也算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吧。 我在公司内的职位是web产品经理,也就是唯一门户的掌控者。我加入的时候,恰逢十年一遇的底层架构重构,前端也无法幸免,一并在重构。重构的原因是当时我们的数据量增长实在过快,核心内容也就是图片,已经逼近2亿张。这是一个很恐怖的数据量级,十年前的技术架构已经无法支撑这种量级,并且也无法迎合当下的公司发展。所以,高层大笔一挥,决定整个架构重构,这真的是一个十足的工程,加班加到吐血。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视觉最初实际是两家公司合并构成的,一家是华盖创意,一家是cfp,合并之后变成完整的视觉,但是由于是两家公司,底层数据一直是割裂的,仅仅在呈现上是一套网站而已,这次重构对于内部人的一个重大意义是数据整合,将两家公司的底层数据进行合并和整合,完全推翻过去,拥抱未来。 整体的完整上线,是在17年的4月份。不夸张地说,现在还在填补那时候的有些窟窿,这也导致了一些前端产品的遗憾。因为前端产品的核心价值不是补窟窿的,实际是在挖掘需求、产品体验、增长、转化等一系列环节发挥作用的。 在系统稳定后,我个人发起二次重构并获批。理由是一次重构时,人员不成熟,架构有缺陷,并且人员陆续离职,没有留下一丝一毫的开发文档,这也就导致了前端的可维护性极差,性能、稳定性也会有很大问题,出于各种考虑,从其它项目组中抽调精兵良将外带外招,形成了一个4人的敏捷开发项目组,开始二次重构。 可以说,这次的重构比之前的坑还大,因为这次是实打实的真正重构。之前是属于半路加入,有些东西是不用动的,现在不行,每个细节都要考虑到,缺一都会导致产品上线后不成熟的回滚,压力可想而知。 同时,还要兼顾老版本的更新、维护和迭代,还要兼顾新入职的研发的培训工作,真的是分身乏术。不过,实属感谢leader,给了充分的弹性时间

文档评论(0)

156****911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