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野生产品的成长之路.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个野生产品的成长之路 PAGE 1 一个野生产品的成长之路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很多朋友对我不太了解,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产品经历。 我没有做出过知名产品,也没有大厂经历,反而有过两段失败的产品经历。写过产品相关文章,阅读量最高的一篇全网破百万。 我的产品经历比较繁杂,做过C端、也经手过B端。接触过各种产品形态,APP、Web、小程序、智能硬件、TVAPP…… 一个野蛮生长的产品经理,用这句话来形容我十分贴切。 择路而行 大学的前两年,我全身心投入到了辩论中。曾经不分昼夜地讨论辩题,通宵达旦写辩论稿。在辩论队中,我体会了人生应有的各种情绪。 直到2014年,我意识到辩论并非生活的全部,于是开始规划未来。在考研和工作中,我选择了工作。本着学一点技术的想法,我加入了一个创业团队。进入团队后,我发现自己会思考更多技术之外的事情。 偶然的机会,在网上了解到“产品”这一职位。和大多数刚接触产品的人一样,觉得自己就是为这个职业而生。或者说,这个职业就是为我而生。 我在脑海中想象了一个场景:20年后,我依然坐在电脑前写着代码。这样的场景,让我本能地排斥。 在技术与产品的分岔路口,我毅然选择了产品这条路。 初初见理 2015年9月10日,我拿到了人生中第一个offer。在上海这座陌生的城市,我开启了自己的产品生涯。 第一家公司在点融,初入职场的我像一块被阳光暴晒已久的海绵,迫不及待地吸收所有新知识。 在点融最大的收获是,对产品有了基本的认知和理解。我也在这个阶段,整理出了自己的产品设计流程。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产品总监在我进公司4个月后便离职了,团队成员也相继离去。第一次经历职场变动的我,也随波逐流选择离职。 道阻且行 2016年3月去了一家以摄影为核心的公司,半只脚踩进社交的坑。 16年,各种社交产品层出不穷,各大媒体频繁出现颠覆微信的字眼。社交带来的巨大红利让各个互联网公司蠢蠢欲动,都想在这个大池子里分一杯羹。 我所在公司搭建了图片工具矩阵,虽然坐拥千万日活,但对用户的信息却一无所知。所以想借助新的社交产品,去完善用户画像和提升用户粘性。 用户在用图片工具编辑完照片后,几乎都会分享到第三方社交平台。我们希望在“分享”这一步截流,引导用户分享照片到公司产品。于是独立做了一个社交APP,暂且叫做Z。希望通过各个图片工具为Z导流,让用户在Z产品沉淀内容和彼此交流。 1年后,发现这个路径始终无法走通。数据和预期相差甚远。我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是分享成本过高。用户无法直接分享,只有下载APP并完成注册后才能分享。分享一张图片的成本过高,每一个环节都会有大量用户流失。 二是用户缺乏动力。用户将图片分享到微信、QQ,是想让自己的好友看见。而Z产品主打陌生人社交,这与用户最初分享的动机并不匹配。所以用户即便下载了APP,也不一定会分享内容。 17年,各家产品才意识到社交的格局早已注定,难以再掀起新的浪潮。如春笋般涌起的成千上万个社交APP,像流星一样快速陨落。 我所负责的社交产品同样如此,也以失败告终。当发现社交这条路无法走通,公司对产品做了调整。 一是调整了产品定位,由陌生人社交转为图片/视频社区,依托用户对“图片/视频”这一共同兴趣构建社区。 二是调整了产品形态,将社交APP以SDK的形式嵌入到原有的图片工具中,大大缩短了用户分享的路径。 经过调整后,用户注册率和内容发布率大幅提升,社区在数据上表现还算可观。 这家公司,让我对工作流程和团队协作有了清晰的认知。我和同事一起建立了标准的研发流程,并制定了多个文档的规范。 由于产品决策几乎都是高层决定,我的角色更偏向一个执行者。这样的环境之下,难以再有成长。 年后,我选择了裸辞。 乘风破浪 18年4月,在裸辞的一个月里,被大厂虐过几次后,我安心进入了现在的公司。 加入公司不久,我就强烈地感受到了这个团队的凝聚力,总觉得没有这个团队完成不了的任务。虽然每天工作都超负荷,但是却非常开心。 公司主营业务是健身,除了软件,还涉及到各种智能硬件。短短2个月,我重拾了许多遗忘的知识,并运用得更为熟练。同时,智能硬件对我而言也是一个挑战。我暗下决心,要独立负责一款智能硬件。 正当我决定要在这里乘风破浪时,却迎来了近半年的波动。因为业务方向的分歧,CTO选择离开公司,原有的团队成员也相继离去。只有我一个人选择了留下。 经历近4个月的徘徊后,我想明白了一件事情。好的团队除了可以追随,也可以自己搭建。所以,我开始对团队进行深入思考。同时,因为管理层的缺失,我开始直接与业务方对接。 除了做好自己的事情,我也开始思考如何让一个团队共同做好一件事情;除了做好产品,还会思考如何制定产品规划,保证产品

文档评论(0)

177****23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