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ATP合酶及光合磷酸化.pdfVIP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 ATP合酶 2. 光合磷酸化 3. 化学渗透学说 ATP合酶是一个大的多亚基单位 复合物,也称为偶联因子。由九种亚基 组成,分子量约为550 000左右,催 化的反应为磷酸酐键的形成 ,即把 ADP和Pi合成ATP 。另外还可以催化 + 逆反应,即水解ATP ,并偶联H 向类 囊体膜内运输。 头部CF1 :类囊体表面。 亲水性由α、β、γ、δ和ε多肽组成 α和β多肽随意排列,与ADP和磷 ATP合酶 酸结合,催化ADP磷酸化 柄部CF :伸入类囊体内。 0 疏水性由I、II、III和IV多肽组 成,在酶的膜部分和催化部分起作 + 用,III多肽形成跨膜通道,H 从内 腔到基质 化学渗透假说(Peter D.Mitchellcard) 1978年诺贝尔化学奖 结合变化机制(Boyer, Walker) 1997年诺贝尔化学奖 ATP合酶是生物分子旋转马达 定义:叶绿体利用光能 驱动电子传递建立类囊 体膜的质子动力势 (PMF), 后者把无机 磷和ADP转化为ATP。 光合磷酸化机制 关于光合磷酸化的机 理有多种学说:如中间产 物学说、变构学说、化学 渗透学说等。 其中被广泛接受的是 化学渗透学说。 化学渗透学说(chemiosmotic theory)由英国的米切尔(Mitchell 1961)提出。 该学说假设能量转换和偶联机构具有以下特点: ①由磷脂和蛋白多肽构成的膜对离子和质子的透过具有选择性 ②具有氧化还原电位的电子传递体不匀称地嵌合在膜内 ③膜上有偶联电子传递的质子转移系统 ④膜上有转移质子的ATP酶 在解释光合磷酸化机理时,该学说强调: 光合电子传递链的电子传递会伴随膜内外两侧产生质子动力 (proton motive force, pmf),并由质子动力推动ATP的合成。 许多实验都证实了这一学说的正确性。 指光合磷酸化可以相对分成照光阶段和暗阶段来进行,照光不向叶绿 体悬浮液中加磷酸化底物,而断光时再加入底物能形成ATP的实验。 * 1962年,沈允钢等探测到光合磷酸化高能态(Z )的存在。 1963年贾格道夫(Jagendorf)等也观察到了光合磷酸化高能态的存在。 * 起初认为Z 是一种化学物质,以此提出了光合磷酸化中间物学说。现在知 + 道高能态即为膜内外的H 电化学势。 两阶段光合磷酸化,其实质是光下类囊体膜上进行电子传递产生了 + + 跨膜的H 电化学势,暗中利用H 电化学势将加入的ADP与Pi合成ATP。 贾格道夫等(1963)在暗中把叶绿体的类囊体放在pH4的 弱酸性溶液中平衡,让类囊体膜腔的pH下降至4 ,然后加 进pH8和含有ADP和Pi的缓冲溶液,这样瞬间的pH变化使得 + 类囊体膜内外之间产生一个H 梯度。 这个H +梯度能使ADP与Pi生成ATP ,而这时并不照光, 也没有

文档评论(0)

奉献教育16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心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