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25
加减当归饮子_袖珍卷二引_圣惠_减法方剂树TOC \o 1-3 \h \z \u
加减当归饮子_袖珍卷二引_圣惠_减法方剂树 1
1. 原方 10
1.1. 组成:防风1两半,当归1两半,柴胡1两半,芍药1两,生地黄1两半,黄芩1两,人参1两,黄连5钱,甘草1两2钱,滑石6两,大黄1两半。 10
1.2. 功效:肩忽疼痛。 10
1.3. 来源:《袖珍》卷二引《圣惠》。 10
2. 防风当归饮子(《宣明论》卷十二。) 10
2.1. 减:生地黄、黄连 10
2.2. 组成:防风1两,当归1两,大黄1两,柴胡1两,人参1两,黄芩1两,甘草1两(炙),芍药1两,滑石6两。 10
2.3. 功效:脾肾真阴损虚,肝心风热郁甚,阳胜阴衰,邪气上逆,上实下虚,怯弱不耐;或表热而身热恶寒;或里热而燥热烦渴;或邪热半在表,半在里,进退出入不已,而为寒热往来;或表多则恶寒,里多则发热;或表之阳分正气与邪相助,并甚于里,蓄热极深而外无阳气,里热极甚,阳极似阴而寒战,腹满,烦渴者;或里之阴分正气反助邪气并甚于表,则燥热烦渴而汗出也;或邪热壅塞者;或烦热痛者;或热结极甚,阳气不通而反觉冷痛;或中外热郁烦躁甚,喜凉畏热者;或热极闭寒不得宣通,阳极似阴,中外喜热而反畏寒者;或燥热烦渴者;或湿热极甚而腹满不渴者;或一切风热壅滞,头目昏眩,暗风眼黑,偏正头痛,口干鼻塞,耳鸣耳聋,咽嗌不利;或目赤肿痛,口疮舌痹;或上气痰嗽,心胁郁痞,肠胃燥涩,便溺淋秘;或是皮肤瘙痒,手足麻痹;又或筋脉拘急,肢体倦怠;或浑身肌肉跳动,心忪惊悸;或口眼?斜,语言謇涩;或狂妄昏惑,健忘失志;及或肠胃燥热,怫郁而饥,不欲食,或湿热内余而消谷善饥,然能食而反瘦弱;或误服燥热毒药,及妄食热物过多而耗损脾肾,则风热郁甚而多有如此,不必全见也。 10
2.4. 来源:《宣明论》卷十二 11
3. 当归饮子 11
3.1. 减:防风、生地黄、黄连 11
3.2. 组成:当归1两,大黄1两,柴胡1两,人参1两,黄芩1两,甘草1两,芍药1两,滑石半两。 11
3.3. 功效:目泪不止。 11
3.4. 来源:《准绳·类方》卷七 11
4. 柴胡散 11
4.1. 减:防风、生地黄、黄连、滑石 11
4.2. 组成:黄芩3分,甘草2分,大黄4分,芍药4分,柴胡4分,当归4分,人参5分。 11
4.3. 功效:风食两感发热。 11
4.4. 来源:《诚书》卷十二 11
5. 柴胡饮子(《宣明论》卷四。) 11
5.1. 减:防风、生地黄、黄连、滑石 11
5.2. 组成:柴胡半两,人参半两,黄芩半两,甘草半两,大黄半两,当归半两,芍药半两。 11
5.3. 功效:伤寒发汗未解,气血已虚,寒热往来,口干烦渴,大便秘结,脉洪实弦数。一切肌骨蒸积热作,蓄热寒战,或下后热未愈,汗后劳复或骨蒸肺痿喘嗽,妇人余疾,产后经病。 11
5.4. 来源:《宣明论》卷四 12
6. 清凉汤 12
6.1. 减:防风、柴胡、黄芩、人参、黄连、滑石 12
6.2. 组成:当归1两,大黄1两,生地黄1两,芍药半两,甘草(炙)半两。 12
6.3. 功效:小儿伤寒邪热余毒。 12
6.4. 来源:《幼幼新书》卷十五引张涣方 12
7. 柴胡天水散 12
7.1. 减:防风、当归、芍药、生地黄、黄连、大黄 12
7.2. 组成:柴胡2钱,黄芩2钱,人参2钱,甘草1钱,滑石2钱半。 12
7.3. 功效:中暑。咳嗽寒热,盗汗不止,脉数。 12
7.4. 来源:《观聚方要补》卷一引《统旨》 12
8. 人参丸 12
8.1. 减:防风、当归、柴胡、生地黄、黄芩、黄连、滑石 12
8.2. 组成:人参1钱,芍药1钱,甘草(炙)1钱,大黄2钱(蒸)。 12
8.3. 功效:心惊。 12
8.4. 来源:《幼幼新书》卷十引《吉氏家传》 12
9. 黄连散 12
9.1. 减:防风、当归、柴胡、芍药、生地黄、人参、滑石 12
9.2. 组成:黄连2两(去须),大黄(细锉,醋炒)2两,黄芩1两(去黑心),甘草(炙)1两。 13
9.3. 功效:黄疸。身体面目皆黄,大小便秘涩,脏腑壅热。 13
9.4. 来源:《圣济总录》卷六十 13
10. 黄龙汤 13
10.1. 减:防风、当归、芍药、生地黄、黄连、滑石、大黄 13
10.2. 组成:柴胡1两,黄芩1分半,人参1分半,甘草(炙)1分半。 13
10.3. 功效:妊妇寒热头痛,嘿嘿不欲饮食,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最新版音标教学.ppt VIP
- 宽QRS波心动过速鉴别-郭继鸿.ppt VIP
- 风电场风电机组调试方案.docx
- 二年级表内乘除法口算题(每页100题).pdf VIP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课件(406张精美PPT).docx VIP
- 第四单元+疾病预防与安全应急《定期体检,预防常见病》教学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七年级全一册.pptx VIP
- 2024年荆州市城市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人员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3S516混凝土排水管道基础及接口图集.pdf VIP
- 中国地图(行政区空白填空).doc VIP
- 2023年荆州市城市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人员招聘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