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习两弹一星精神感悟心得体会
为了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学习“两弹一星”精神,感受行走的
力量,学校组织了这次研学旅行。让我们在旅行中陶冶情操,增长见
识,领略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22 日早晨,伴随着老师、同学们的歌声和讲解员的介绍,我们
入住了位于海北藏族自治州的达玉部落,随后来到了原子城爆轰试验
场,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悠远的情歌所描
述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这也是一片神秘的土地,上个世纪后 40 年
中,这里集中了我国最优秀的核物理专家和人才,秘密从事核武器研
制;这更是一片神圣的土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研制于此。那
抵爆钢板早已锈迹斑斑,但密密麻麻的弹痕仍能让人体会到当年实验
的惊险和震撼,前去参观的同学们奔走在那广袤的实验草场上,冲破
了平时城市中高楼大厦的束缚,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放松和自由。
在原子城纪念馆中,我们看到了当年核武器研制人员艰苦的工作
环境,卓越的科研成就和振奋人心的“两弹一星”精神。中国人研制
原子弹,没有任何外界的帮助,仅用5 年时间,从无到有,何种困难?
那声巨响使中国扬眉吐气不再受外国的威胁,这震撼世界的巨响,凝
聚着成千上万名科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他们是名族的脊梁,是国家
的骄傲,墙上那些陈旧的照片,述说着一个个令人肃然起敬的故事。
由内而外焕发出“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大力协同,用于攀登。这种精神,也正是我们需要学习与
传承下去的。
第 1 页 共 5 页
这次参观,能看到这些陈列的珍贵事物和文史资料,能感受到
211 厂走过的风雨历程和两弹元勋们艰苦创业的精神风范。对我们来
说不仅是一次意义深刻的学习,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本次研学旅行在寂静的夜晚为我们带来了一次激情火热的篝火
晚会。剖开学习压力,沉浸在嘹亮的歌声,舞动着热情的身体。熊熊
燃烧的篝火,点燃了每个人心中的那份炽热。在一阵狂欢后,我们又
置身在草场,仰望星空,徜徉在浩瀚的宇宙中,拥抱大自然的宁静。
也愿我们每个学子,像那浩瀚银河中的明星,时时刻刻,经久不衰的
绽放出自己的光彩。
在仓央嘉措广场中,诗歌的韵味渲染在每个人身上,在马海轶先
生的讲座中,我看到了诗歌的雄浑激越、轻灵优雅、壮丽崇高。我们
对诗歌的喜爱也越发浓厚。
时光悄然流逝,两天的研学之旅接近尾声。本次活动在游中学,
学中研,研中思,思中行,研学并举,知行合一。我代表全体学生向
这次精心准备并全力付出的领导及老师们表示感谢,为我们提供了一
次这样珍贵、丰富的成长平台,培养了我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也希望同学们能把本次的研学精神传递下去,再生活学习中,谱写中
绚丽的人生篇章!
学习两弹一星精神感悟心得体会
“两弹一星”精神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勇于登攀的革命精神,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极不寻常的时期,中国面
对当时严峻的国际形势,为了打破大国的核讹诈、核垄断,尽快增强
第 2 页 共 5 页
国防实力,保卫和平,党中央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中国科学
家在当时物质技术基础十分薄弱的条件下,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功地研
制出了“两弹一星”,创造了非凡的人间奇迹。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
力,现在中国已成为少数独立掌握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国家之一。
党组织开展学习“两弹一星”精神,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学习活
动,当我们再一次听到那些熟悉的名字:于敏、王大珩、邓稼先、钱
三强这些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的名字,我们仿佛看到了他们身上那闪
光的高贵品质,他们把个人志向和民族复兴大业紧紧地联系在了一
起。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在国外学有所成,可以拥有优越的科研和生活
条件,为了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冲破重重障碍和阻力,毅然回
到祖国。几十年中,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的最高利益,默默无闻,艰
苦奋斗,以其惊人的智慧和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创造着人间奇迹。我
们可以想象他们和无数科技工作前辈通过多少艰辛的付出成功研制
出氢弹、原子弹的激动人心时刻,我们更被他们的默默付出而感动。
他们甘当无名英雄,于敏为了中国的热核武器整整隐姓埋名 30 年,
这是怎样执着的一颗心,他们为了研究工作常常要远离家人,与世隔
绝,但他们的心是始终同国家人民联系在一起的,有了原子弹,中国
人才真正的挺起了脊梁。
时代在呼唤这种精神,面对中华民族经济腾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胸、上腹部和盆腔CT图谱.ppt
- 达风21TD 31TD车铣复合数控系统用户手册4.pdf
- 《兰亭集序》(原文带拼音+全文翻译、注释、写作背景).pdf VIP
- 2025年“T8八省联考”语文试题评析及高考备考策略 课件.pptx
- 中考道德与法治7-9年级知识点复习提纲.pdf
- 备考资料中考生物复习提纲:认识生物.docx
- 哈弗-哈弗H8-产品使用说明书-哈弗H8-2017款 2.0T 8AT 四驱 悦享型-CC6480TM62-哈弗H8-使用说明书-红标-中文-18-17.05-01Z1.pdf
- 铜仁市第十二中学2021年中考备考复习方案.docx VIP
- 场平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x
- 青岛版科学二年级下册《多样的天气》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