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阶段考精彩试题及解答.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word word PAGE / NUMPAGES word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阶段考试试题 本套试卷共22小题,总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一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历史上的东西南北中 李凭 在摆脱野蛮进入文明阶段后,中华先民就一直是活跃开展的。各地先民创造出绚丽的文化,随后从西到东、从南到北传播,进而会聚在中原;又从中原散发到东、西、南、北各方位。正是这种持续的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明不断丰富,从而在文化上表现为多样性,经济上表现为不平衡性,政治上如此表现为追求统一性。 中原西部的渭水流域是中华古人类与古文化的发祥地,但作为发祥地,它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早的,因为还可以列举出元谋猿人、人与其文化等。可见,中华大地上的文化,最早并不是在被后人视为中心的中原出现和扩散开来的。不过,由于气候、物产相对适宜人类的生活与生产,更由于地理位置的适中,黄河中游逐渐成为文化交汇的中间地带。于是,黄河中游的文明程度逐渐突显,为后世所谓中原文化至尊观念的形成奠定了根底。 在黄河中游地区,原本也存在多种不同的文化。传说中关于黄帝与炎帝、蚩尤、三苗等部落的联合与战争,正是不同文化交流与冲突的集中反映。依靠军事胜利的推动与政治管理的成功,以黄帝部落为中心的政治形式出现了。当然,这仅仅是黄河中游政治中心的雏形;后来从中华地域的中部、东部和西局部别开展起来的夏、商、周等王朝,就都以中原为根据地向周边拓展。 由于统治X围与实力的限制,夏、商、周等王朝的政治中心具有局限性。中原以外地区开展的势头强劲起来的时候,西周的政治中心地位日益丧失,春秋争霸与战国争雄的局面随之形成。不过,春秋争霸的实质是政治势力的逐步归并。秦国在西方,代表中华大地西部的文化。其势力向东推进,陆续消灭六国,从而一统天下。这样的统一,是中华大地西部文明与东部文明碰撞、融汇的过程。 中华大地的经济重心早先位于中原,隋唐之后南移至江南。在南北朝分裂时期,江南的经济确实得到了长足开展;而在隋唐之后的北方,虽然中原经济因战乱频仍而破政,但仍然有一个值得重视的经济开展区域,那就是由黄河与太行山围拢成的某某地区。当然,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未必是一致的。如隋唐时期,经济重心虽然已经向东北、东南转移,但政治中心仍在长安、某某一线。为了解决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的别离问题,贯穿南北的大运河被凿通了。在隋唐、北宋时期,大运河是途经某某的,这种状况有别于后来元明清时期的大运河。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的脱离,其弊在于运输物资要增加巨大本钱;但是也有其利,那就是迫使政治中心必须与经济重心密切联络,从而有利于时全局的掌控。 随着东西南北中的演变,政治中心就不断发生位移。古代中华民族的开展,主要面临的是经济开展的不平衡,不平衡的经济会不断引发政治之争,因此就需要寻求平衡,而寻求平衡的过程会消耗巨大的社会本钱。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1.如下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中华古人类与古文化的发祥地有多个,渭水流域只是其一,元谋猿人、人所出现的地方也可看作是其发祥地。 B.在中国社会不断开展的过程中,黄河中游的文明程度日渐突出,为后世所谓中原文化为尊观念的形成奠定了根底。 C.古代的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两者有时会重合,有时又会别离,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当时运输物资需要巨大本钱。 D.中国古代各地区的经济开展并不平衡,可义总想寻求平衡,导致在寻求经济平衡的过程中消耗了巨大的社会本钱。 2.如下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各地中华先民都创造了绚丽的文化,但由于中原地区地理位置适中,各地文化最后都会聚于中原,再经此地向各地散发。 B.传说中关于黄帝与炎帝、蚩尤、三苗等部落在黄河中游地区的联合与战争,表现出这一地区的不同文化得到了交流、产生了冲突。 C.西周的政治中心地位日益丧失之后,春秋争霸与战国争雄的局面随之出现,而此时,中原以外地区开展的势头程强劲。 D.隋唐时期的大运河是为了解决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的别离问题而凿通的,流过的地区与元明清时期的大运河并不完全一样。 3.根据原文内容,如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中华文明不断丰富,在文化上表现为多样性,这得益于我国古代东、西、南、北、中各地区持续地进展文化交流。 B.依靠军事胜利的推动与政治管理的成功,出现了以黄帝部落为中心的政治形式,形成了黄河中游政治中心的雏形。 C.秦国在中华大地的西部,其势力向东推进,陆续消灭六国,最终一统天下,这是西部文明战胜东部文明的结果。 D.隋唐之后,中华大地的经济重心由中原南移至江南,但这并不意味着当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mz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