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文本对话触摸文本灵魂——《放飞蜻蜓》教学设计.pdf

参与文本对话触摸文本灵魂——《放飞蜻蜓》教学设计.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参与文本对话 触摸文本灵魂—— 《放飞蜻蜓》 教学设计 参与文本对话触摸文本灵魂——《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 设计理念 ] 文本的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它浓缩着一个民族的历史, 凝聚着一个民族的心理结构。语言中有动作,有声音,有色彩, 有交错的目光,有可触的肌肤,有流淌的血液,有感情的余温, 有民族的灵魂。 《新课程标准》强调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本课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文中的对话中去,在 阅读中触摸文本的灵魂。 [ 教学要求 ]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的意思。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 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 情感。通过朗读感悟,体会陶行知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 导。 [ 教学流程 ] 一、揭题导入 1、课前反复播放歌曲《红蜻蜓》 (小虎队演唱) 2、板书课题,学生随教师书空。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3、指名根据老师提示读课题。 4、简要谈谈读了课题后的感受。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 评析: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材,朗读才有正确的方向,学习 才会主动。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故事,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1)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读通、读顺课文。 (2)默读课文,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学生认真朗读、思考。 3、检查初读情况: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选自己最喜欢、读得最 得意的自然段朗读。 (2 )交流: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读了课文后, 你有什么感受呢? [ 评析:新课标提倡学生个性化的朗读。本环节的教学通过引 导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课文,并自觉思考、交流读后感 受。使每个学生都能各抒己见,读出各自的感悟。 ] 三、简析首尾,聚焦“放飞” 1、指名读第一段。从第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交流。 2、你捉过蜻蜓吗?能给大家说说吗?(学生自由说) 3、课文中的这群孩子捉了蜻蜓后是怎样处置的呢?课文哪里 告诉我们了?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 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 提问:孩子们捉了几只蜻蜓? 这只蜻蜓当时是在谁的手里? 只是翠贞一个孩子同意放飞蜻蜓的吗?从哪里看出? 朗读感悟。 引导学生从“纷纷”一词体会是所有的孩子都愿意放飞。 引导学生从两个“放了它”体会孩子们放飞蜻蜓的迫不及待 的心情。 4、激起悬念 过渡: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 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掉呢?关键这里面哪个 人起了作用?(陶行知)究竟陶先生和这群孩子谈了些什么?怎 样谈的?才使得这些孩子心甘情愿、迫不及待地把捉到的蜻蜓放 掉了呢? (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找找陶行知先生问了孩子们几个问题, 孩子们是怎样回答的?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你们喜爱的方式朗读 他们的对话,再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问题阅读、讨论、合作理解,教师 参与其中。) [ 评析: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去感受 课文中孩子们对待蜻蜓的与众不同, 从而产生疑问, 然后围绕 “放 飞”这个中心问题去自主阅读,自我感知,再小组合作研读,既 给予了

文档评论(0)

强强的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