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1
PAGE 1
某动力电池包机械冲击分析及优化设计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动力电气化进程加快,动力电池包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1概述 电池包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自身的稳定性关乎到车主的人身安全。而电池包箱体是保证电池组模块正常工作的重要装置,可以供应安装空间并承受振动、外部载荷及冲击。在GBT31467.3-2015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3部分:安全性要求与测试方法中,明确指定了电池系统安全性测试的具体步骤。电池包机械冲击测试作为安全性测试中通过率较低的项目,假如仅依靠试验方法进行验证,考虑到电池系统的昂贵成本,在增加研发成本的同时,还会增加时间周期。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计算力学等方面的理论更加成熟,基于有限元理论的CAE分析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动力电池系统安全领域。比如在极限工况下的振动分析、机械冲击分析、跌落分析、挤压分析等。 本论文应用HyperMesh前处理软件对某一款电池包进行网格划分并利用Radioss求解器进行机械冲击分析,依据求解结果判定电池包局部强度达不到安全性要求。基于仿真结果,运用积累的工作经验,对电池包的结构进行优化,以提高电池包的抗机械冲击强度,保证电池包的安全性能。此仿真和优化过程,可以为电池包的设计供应有力参考。 2电池包几何模型 电池包采用UG软件进行三维建模,整包模型如图1所示。电池包长约2m,宽约1.5m,高约0.3m。上壳是SMC复合材料,采用模压工艺制作。下壳体为铝型材和压铸件拼焊而成。电池包上的车身安装点有21个。经过测重,整个电池包的重量为530KG,其中包括模组、壳体、接插件、线束等。 图1整包模型图2电池包内部结构 3电池包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1模型建立及材料选用 在保证仿真结果的精度前提下为了削减仿真所需时间,建立有限元模型时,采用六面体网格粗略划分电池模组,网格尺寸为12mm,对底板和边框进行抽中面处理,网格尺寸为4mm,利用HyperMesh对中面上存在的破损面进行修补。对于压铸件,整体采用抽中面处理的方式,局部厚度大的地方用六面体实体网格进行加厚。为了削减计算时间,对模型上对整体力学性能影响不大的小孔、倒角和小凸台进行了简化。整个仿真模型网格数量为1,054,231个。其中,三角形网格数量为5797个,四边形数量为1016,766个,六面体网格数量为28,815个,五面体网格数量为2759个,刚性连接单元数量为94个。 图3电池包有限元模型 3.2材料参数 电池模组和SMC箱盖采用弹性材料模型,下壳体、模组端板、固定支架等钣金件,采用弹塑性材料模型。各零部件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见表1所示。 表1材料参数 4模拟工况和国标要求 电池包的机械冲击仿真分析是为了评价纯电动汽车在减速、加速、驶过颠簸路面等工况下,电池包反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依据计算得到的应力和应变结果,来判定电池包反抗机械冲击载荷的能力是否满意国标要求。依据GB/T31467.3-2017《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3部分:安全性要求与测试方法》中的规定,对电池包施加25g、15ms的半正弦冲击波,z轴方向冲击3次,观看2h。要求电池包系统无电解液泄漏、着火或爆炸的现象。这就要求电池包的底板和模组安装筋要有足够的强度,在25g的加速度作用下变形量不能过大,否则会造成电池包内部的零部件破坏。机械冲击的曲线如图4所示。 图4机械冲击施加的加速度曲线 5模拟结果分析 图5为电池包机械冲击后的应力云图,最大应力出现在下壳体上,位于下壳中部横梁与底板安装筋的焊接处,最大应力为307.6MPa,超过6061-T6的屈服强度260MPa,此处的塑性应变结果为11.9%,如图6所示,超过了材料的断裂延伸率,横梁发生裂开风险很大。 图5下壳体应力云图图6下壳体应变云图 6优化方案冲击结果分析 6.1优化方案 针对机械冲击过程中,下壳中部横梁与底板安装筋的焊接处应力过大的现象,在此外增焊一块铝板,用来分散应力。结构如图7所示。 图7优化后结构 6.2优化模型机械冲击结果分析 优化模型后,再次进行机械冲击分析,应力结果如下图8所示,下壳最大应力为258MPa,位于底板前端模组安装筋切口处,材料为6005-T6,未超过6005-T6的屈服强度260MPa。铸铝件最大应力为121.4MPa,应力结果如下图9所示,位于电池包后端铸件与底板的焊接处,未超过AlSi10MnMg的屈服强度140MPa,下壳无裂开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中数学《集合的概念及其基本运算》导学教案.doc VIP
- 人教版八年级下英语单词默写表格(整理打印).pdf VIP
- 九年级下册数学《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性质.doc VIP
- 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简介.doc VIP
- 女性生育力保存PPT课件.pptx VIP
- STEAM跨学科课程整合的理念、模式构建与实施挑战研究.docx VIP
-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项目申报书模板(包含内容).docx VIP
- 11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专业监理实施细则.doc VIP
- 智慧乡村、智慧农业产供销一体化、可追溯平台建设方案.pdf VIP
-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申报书模板—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思政案例构建与实践(包含申报书内容、合作方案、合作协议).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