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骨及其连接人体工程学全套.pptx

四肢骨及其连接人体工程学全套.pptx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肢骨及其连接人体工程学全套会计学第2页/共44页上肢骨的构成锁 骨上肢带骨肩胛骨上肢骨肱 骨桡 骨游离上肢骨前臂骨 尺 骨手 骨第3页/共44页锁 骨顶视图第4页/共44页 锁骨为横“s”形弯曲的骨,位于胸廓前上部两侧。全长于皮下均可触及 锁骨内侧端粗大与胸骨柄相关节,称胸骨端。外侧端扁平与肩胛骨的肩峰相关节,称肩峰端。锁骨的内侧2/3凸向前,外侧1/3凸向后;上面光滑,下面粗糙。锁骨是唯—与躯干骨构成关节的上肢骨。 锁骨不仅有连接上肢与躯干的作用,而且支撑肩胛骨向外方,以增加上肢的活动范围。第5页/共44页 肩胛骨(前面观) 第6页/共44页 肩胛骨(后面观)第7页/共44页第8页/共44页肱骨头肱 骨(前面观)三角肌粗隆外上髁内上髁肱骨小头第9页/共44页肱 骨(后面观)鹰 嘴 窝第10页/共44页胸锁关节第11页/共44页肩关节第12页/共44页第13页/共44页肩关节的运动 静 止 外 展 上 举第14页/共44页第15页/共44页第16页/共44页第17页/共44页骨骼肌概 述全身骨骼肌的配布情况第18页/共44页概 述属于运动系统的肌都是骨骼肌。全身共有600多块,分布在人体各部。骨骼肌的总重量约占体重的40%。肌的形状、构造和起止点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第19页/共44页肌的形状、构造和起止点长 肌短 肌阔 肌轮匝肌第20页/共44页长 肌呈梭形,中间肥大,称肌腹,两端缩细,借肌腱起止于骨上。长肌收缩时产生的运动幅度较大,多分布在四肢。第21页/共44页第22页/共44页第23页/共44页短 肌形状短小,收缩时产生的运动幅度小,具有明显的节段性,多分布在躯干的深层第24页/共44页阔 肌阔肌的肌腹扁薄宽大,可作整块的收缩,其腱部亦呈扁平状,称腱膜。阔肌多分布在胸、腹壁和背部浅层,除完成躯干的运动外,对内脏还有保护和支持作用。第25页/共44页第26页/共44页轮 匝 肌位于孔、裂的周围,呈环状,收缩时可闭孔、裂第27页/共44页肌肉的一般结构骨骼肌由肌腹和肌腱两部分组成。肌腹是中间的肌性部分,主要由肌纤维构成,色红、柔软.具有一定的收缩和舒张功能。肌腱为两端的腱性部分,主要由平行胶原纤维束形成,无收缩能力,但能抵抗很大的拉力。长肌的肌腹呈棱形,肌腱呈扁条状,亦称肌索。阔肌的肌腹和肌腱都呈薄片状,其腱性部分称腱膜。还有的长肌两端为肌腹,其中间为肌腱,称中间腱(如二腹肌)。有的肌腱与肌腹交替排列,称腱划(如腹直肌)。第28页/共44页第29页/共44页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 1. 肌的起止 2. 肌的配布 3. 肌的作用 第30页/共44页肌的起止肌通常以两端附着于骨.中间跨过一个或几个关节。肌收缩时,一骨的位置相对固定,另一骨相对移动。肌在固定骨上的附着点,称起点或定点;在移动骨上的附着点,称止点或动点。一般来说,接近身体正中面或肢体近侧端的附着点作为起点,反之为止点。起点和止点是相对的,在某些运动中定点与动点可以互换。第31页/共44页第32页/共44页第33页/共44页肌的配布肌大都配布在关节的周围,其规律是在一个运动轴相对的两侧有作用相反的肌或肌群,这两个互相对抗的肌或肌群称为拮抗肌。例如肋关节前方的屈肌群和后方的伸肌群。在运动轴的同一侧作用相同的肌称为协同肌。如肘关节前面的各屈肌。第34页/共44页拮抗肌第35页/共44页协同肌第36页/共44页肌的作用肌有两种作用:一种是静力作用,即具有一定的张力,使身体保持一定的姿势,取得相对平衡,例如站立、坐位和体操中的静动作;另一种是动力作用,即指肌收缩产生运动,使身体完成各种动作,如伸手取物、行走和跑跳等。肌的配布和运动作用反映了人体直立和从事劳动的特点。第37页/共44页快肌和慢肌肌肉从机能上分为快肌(FT)和慢肌(ST),快肌收缩快,易疲劳;慢肌则相反。肌肉有白色和赤色两种颜色,白色含快肌多;而赤肌含慢肌多。赤肌在肌肉深层主要起保持姿势、抗动等作用;而白肌在表层起微妙的快速灵巧动作的作用第38页/共44页肌 力 肌力是由肌肉收缩而产生的。它的大小取决于肌纤维的数量、体积、性质、收缩前的长度及中枢神经的兴奋状态。人的肌肉纤维每平方厘米能产生约60--100N的力。第39页/共44页影响肌肉力量的因素很多,如遗传、营养、体重、年龄、性别、训练状况等等。年龄对肌力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一般10岁以内,肌肉力量迅速增长;20一30岁时达到峰值,这一水平可保持5—10年;40一50岁时肌力则下降到峰值的75%一85%。肌力与性别的关系,一般是在年龄与训练状况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女性比男性的肌力约小30%。训练可使肌纤维增粗,从而增大了肌肉的横截面面积,肌力也随之增大。通常通过训练可提高原肌力的30

文档评论(0)

kuailelaifenxian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太仓市沙溪镇牛文库商务信息咨询服务部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20585MA1WRHUU8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