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
篇一:《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 1.鸡毛信:一般用于民间。 2.飞鸽传书:用候鸟,特别是鸽子,大雁等作传输工具。 3.快马传书:由驿差乘马传递书信的通信方式。 4.传竹筒:官家、民间都用,类似现在的信封。 5.急脚递:跑步传递,用于传递紧急军事情报之用,俗称“传金牌”。 6.烽火、狼烟等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传递方式。 7.以特殊声音,如钟声,鼓声,鞭炮声等传递信息。 8.作内馅的方式,如藏在鱼肚、饼类、包子、漂流瓶等。 ·现代人传递信息的方法: 1.有线通讯传输:如电话、传真、电报等。 2.无线通讯传输:如手机、对讲机、广播、电视等。 3.网络通讯传输:如email邮箱、视频、聊天等。 4.纸张通讯传输:如书信、报纸、书籍等。 ·古人与现代人传递信息方法的不同 古人传递信息的速度慢、效率低,而且有时还会误事。 现代人传递信息的速度快、效率高,而且信息量多,来源很广。 篇二:《我国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 我国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 信息传递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我国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除当面言传耳听、步行传信外,主要有以下方面: 【以物示意】 根据古书记载和文物考古推断,原始社会的先民们大概是采取以物示意的方法来传递信息的。我国云南省境内有些少数民族中个别部落60多年前尚停留在原始社会阶段,他们有着原始的通信方法:在景颇族中,人们把辣椒送给朋友,表示自己遇到了很大麻烦。由此我们可以想见古人是如何互通信息的。 【结绳记事】 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孔颖达疏:结绳者,郑康成注云,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义或然也。晋葛洪《抱朴子.钧世》:若舟车之代步涉,文墨之改结绳,诸后作而善于前事。其结绳方法,据古书记载为:“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之多少,随物众寡”(《易九家言》),即根据事件的性质、规模或所涉数量的不同结系出不同的绳结。民族学资料表明,近现代有些少数民族仍在采用结绳的方式来记录客观活动。到了今日,已没有人再用这种方法来记事,然而,对于古代人来说,这些大大小小的结则是他们用来回忆过去的唯一线索。 【击鼓传令】 用声音来传递信息,在我国古代早就有了。根据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上的记载,最早有组织的通信活动就是通过击鼓,用声音来传报边境的军情。在甲骨文记载的殷商盘庚年代边戍向天子报告军情的记述中,有“来鼓”二字,表达的就是“击鼓传令”的意思。据考证,殷商时代强大的敌人多在西方和北方,在边境上商王不仅派重兵把守,还设置用铜做成的直径达2~3米的大鼓,将其置于高高的架子上,旁有兵丁守候。一旦出现敌情,守鼓兵丁立即敲击大鼓,通过鼓点的间隔节奏来表示不同的内容。鼓声频传,一站接一站,把外敌入侵的紧急军情,迅速向天子报告。春秋多乱之时,诸侯小国林立,这种用鼓声传递信息的方法,更是成了作战通信的主要手段,有效地起到了通信联络的作用,确保各国能及时联防,共同对敌。《韩非子》一书中记载了这样的故事:楚厉王有一次喝醉酒了,擂起大鼓,全城军民纷纷拿起武器集结在王宫门前,楚厉王猛然惊醒,赶紧告诉大家这是一场虚惊。我国古代曾使用“击鼓进军”、“鸣金收兵”来指挥战争。利用战车作战时,主将和各级将领的车上都横悬着鼓,其余的战车必须按照主将的鼓声冲锋。通过整齐沉重的鼓点来表示冲锋的意图及节奏,用能够穿透整个战场的金属锣声来传达撤退的命令。 【烽火通信】 远在周代我国就有了烽火传递信息的方法,烽火作为一种原始的声光通信手段,服务于古代军事战争。从边境到国都以及边防线上,每隔一定距离就筑起一座烽火台,内储柴草,当敌人入侵时,便一个接一个地点燃起烽火报警,各路诸侯见到烽火,马上派兵相助,抵抗敌人。西周时期,为了防备敌人入侵,采用“烽隧”作为边防告急的联络信号。在古史书《周礼》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在各国从边疆到腹地的通道上,每隔一段距离,筑起一座烽火台,接连不断,台上有桔槔,桔槔头上有装着柴草的笼子,敌人入侵时,烽火台一个接一个地燃放烟火传递警报。”每逢夜间预警,守台人点燃笼中柴草并把它举高,靠火光给领台传递信息,称为“烽”,白天预警则点燃台上积存的薪草,以烟示急,称为“燧”。古人为了使烟直而不弯,以便远远就能望见,还常以狼粪代替薪草,所以又别称狼烟。周朝规定:天子举烽燧各地诸侯必须马上带兵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CECS193-2005 城镇供水长距离输水管(渠)道工程技术规程.pdf VIP
- 《Python数学建模算法与应用课件》04第4章 线性规划和整数规划模型.pptx
- 立体仓库结构设计(底盘单元).docx VIP
- ASME中国制造-ISO12944-7-2017 中文译稿 第7部分 涂装工作的实施和监管.pdf VIP
- 2025年生物制药企业生产过程节能减排与成本控制方案.docx
- 民国时期广东的蔗糖生产与蔗糖业纠纷研究.pdf
- 末梢血标本采集专家共识试题及答案.doc VIP
- 年回收拆解30000辆报废汽车新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docx VIP
- JTT1495-2024公路水运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审查规程.pdf VIP
- 《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名著导读PPT教学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