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优秀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归 园 田 居 陶 渊 明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一点 三十六分。 教学目标: 1、掌握鉴赏山水田园诗的方法 2、引导之下,学生自主鉴赏《归园田居》 3、正确体会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一点 三十六分。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山水田园诗是指以自然界的山水景物、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表现内容的诗歌。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一点 三十六分。 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而山水田园诗派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分成山水诗和田园诗两类。山水诗主要以山水作为描写和抒发感情的对象。田园诗多以田园风光为题材。 山水田园诗的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一点 三十六分。 二、鉴赏山水田园诗方法 常用术语 思想内容——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归(退)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白描 语言特点——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解题思路:什么景 —— 意境—— 情感 答案构成:描摹图景,意境特点,手法或表达效果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一点 三十六分。 解析步骤 1.知作者。 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2.析物象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所以,准确把握了山水田园形象的特征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作者的寓意,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一点 三十六分。 3.看表达 ①描写景物的角度:高低、远近、明暗、俯仰、绘形、绘声、绘色。 ② 描写景物的技巧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化静为动)点面结合?? 虚实相生(化虚为实)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拟人?? 4.抒情方式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或物) 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 5.明主旨:热爱自然 热爱生活 渴望归隐 向往田园 厌恶官场 憎恶黑暗 远离尘俗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一点 三十六分。 陶渊明 又名:潜 字:元亮 自号:五柳先生 谥号:靖节先生 东晋最杰出的诗人 开创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一点 三十六分。 时代背景 陶少年时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陶曾祖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到了陶渊明时,家世没落,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来又时隐时仕。在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向归田的道路。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一点 三十六分。 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2.“归园田居” 题眼是哪个字? 归 1.自由诵读,根据注释疏通课文。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一点 三十六分。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探究、合作 以“归” 字为核心解读诗歌。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一点 三十六分。 1、从何而归? 诗人将官场说成“尘网”、“樊笼”,这些词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的什么态度? 官场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尘网”、“樊笼”)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一点 三十六分。 2、为何而归? 1)性本爱丘山(本性) 2)守拙归园田 由于官场的黑暗,无自由,无法实现抱负,作者归隐田园为独善其身。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一点 三十六分。 3、归向何处? 田园 思考:找出描写

文档评论(0)

GCG198810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