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颈椎病: 针刺:百会、印堂、人中、承浆、引气归元、商曲、内关、阳陵泉(列缺、照海,四关)。 麦粒灸:颈百劳、大椎、肩井、大杼、脾俞、肾俞、引气归元、天枢、足三里、绝骨。 刺络放血:大椎、肩井、膈俞。 耳针、皮内针 腰椎病: 针刺:百会、印堂、人中、承浆、引气归元、气旁、气穴、内关、阳陵泉(列缺、照海,四关)。 麦粒灸:大杼、脾俞、肾俞、命门、腰阳关、膀胱俞、引气归元、天枢、足三里、绝骨、昆仑。 刺络放血:大椎、膈俞、委中。 耳针、皮内针 失眠 针刺:百会、印堂、人中、承浆、安眠、引气归元、内关、神门、阳陵泉(列缺、照海,四关)。 麦粒灸:心俞、脾俞、肾俞、引气归元、天枢、足三里、列缺、照海。 刺络放血:大椎、四花。 耳针、皮内针 膝关节炎 针刺:百会、印堂、人中、承浆、引气归元、滑肉门、内关、阴阳陵泉、足三里、绝骨。 麦粒灸:大杼、脾俞、肾俞、命门、腰阳关、引气归元、滑肉门、足三里、绝骨。 刺络放血:大椎、委中、承山。 耳针、皮内针 小儿脑瘫 针刺:靳三针头部穴位(留针30-60分钟),曲池、内外关、合谷、神门、阴阳陵泉、三阴交、丘墟(不留针)。 麦粒灸:身柱、肺俞、脾俞。 耳穴压豆 谢谢!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 * 2.艾条灸:分为悬起灸和实按灸、温针灸。雷火灸、热敏灸。 3.天灸: 天灸可以说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保健疗法,又称发泡灸。天灸一词首见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该书载有:“用旱莲草椎碎,置手掌上一夫 ,当两筋中(间使穴)以古文钱压之,系之以故帛,未久即起小泡,谓之天灸,尚能愈症。”本法从治病形式上看与穴位药物贴敷法十分相似,或者说在广泛的意义上它们同属一种中医外治法。 天灸疗法是以《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为理论依据的一种治疗方法。因疗效显著,使用方便,深受历代医家推崇,至今仍在延用,对于许多顽症痼疾的疗效可谓独树一帜,难以取代。现代通常选用芳香、辛温之品研末调制,在“三伏天”及“三九天”敷贴于穴位上以治疗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胃肠炎等顽固性疾病。 麦粒灸: 临床上常用麦粒大小的艾炷在穴位上直 接施灸,称为麦粒灸,是艾炷灸的一种。 麦粒灸的优势: 与其他灸法相比较,麦粒灸在操作、灸感、效应等方面均有其独特的优势。 1.取材方便、自然资源消耗少,烟雾小; 2.操作简单,刺激量可大可小,适用于各种体质; 3.运用范围广泛,可防可治。 另外,麦粒灸有着独特的反应:短暂的穿透样灼痛、灸后的愉悦畅快感以及局部持续的无菌性炎症。 (王玲玲《麦粒灸传薪集》) (三)注意事项 (1)灸感:以灸疗时的自我感觉为主。除疤痕灸外,一般灸至局部皮肤产生红晕,有温热或微灼痛感为度。晋代名医陈延之说:须肌肤潮红、热力深透为度。 (2)灸量: 少壮男子,新病体实,腰腹以下,皮肉深厚处,元气欲脱,沉寒厥冷者或隔物灸者可予大灸量,艾炷灸一般3-7壮;反之,妇孺老人,久病体弱,头胸四肢,皮肉浅薄处,上实下虚予小灸量,艾炷灸1-3壮。 (3)施灸体位 临床施灸要注意体位自然,肌肉放松,在施灸之初就确定舒适体位,避免患者反复更换带来的不便及找穴不准。 早在《备急千金要方》已有相关记载:“凡点灸法,皆须平直,四肢勿使倾侧。灸时恐穴不正,无益于事,徒破皮肉耳。若坐点则坐灸之,卧点则卧灸之”。 (4)施灸顺序 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具体就是,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依次进行。取其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意。 (5)晕灸的防治 晕灸同晕针一样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眼花、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甚至晕倒等症状,多因初次施灸,心理紧张,空腹体弱,姿势不当或灸量过大等原因造成。一经发现,立即停止施灸,让病人平躺,饮白开水即可,一般无大碍。但在施灸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做好预防工作。 (6)施灸禁忌 一般阴虚阳亢、邪实内闭及热度炽盛者须慎用灸法;颜面、后头部不宜施化脓灸,以免留疤影响面容;大血管周围、阴部不宜施灸;妊娠期妇女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二、麦粒灸在治未病中的应用 1.常用穴位 谢锡亮《谢锡亮灸法》中列举了十二个穴位:大椎、风门、身柱、脾俞、肾俞、中脘、关元、足三里、曲池、郗门、阳陵泉、三阴交 符文彬.许能贵《针灸临床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