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完整版课件全书课件整套课件完整版教案全书电子教案整套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汇总电子教案汇总
电子组件 A/D转换器 温度传感器 电容传感器 传感器组件 存储器 微处理器 电子组件 存储器 D/A转换器 数字通信 本地量程 和零位调整 压力 压力 传感器组件 输出 3051C HART差变结构原理图 传感器组件 被测差压通过隔离膜片和罐充液作用于感压膜片,其微小差异使差动电容值随之改变。 3051C FF总线差变结构功能图 电容传感器 压力 压力 FF功能块 FF兼容的 通信栈 资源块 转换器块 模拟/数字信号 转换 SITRANS P差压变送器 基本误差±0.075%,允许测量范围为0~3Mpa,量程比为100:1,重复性为0.1%。数字通信方式符合IEC 61158-2标准,传输速率为 31.25 kbps。仪表支持总线供电,并具有本质安全防爆性能。 结构原理 SITRANS P包括传感器和电子部件。电子部件也由微处理器、存储器、D/A转换器和通信部件等组成,可完成信号放大、数据处理、存储、显示、诊断及通信功能。 1 测量部件 2 信号放大器测 3 模-数转换器 4 微处理器 5 数模转换器 6 EEPROM存储器 7 HART调制解调器 8 三个调整键(就地操作) 9 数字显示 10用于连接外部电流表 SITRANS P HART 差变结构原理图 硅压传感器 差压经密封膜片和充液作用于测量膜片上使其变形,4个压电桥臂电阻阻值随之变化, 桥路输出与差压成比例的电压。传感器上装有防过载膜片,实现对传感器的过载保护。 1 高压侧输入压力P+ 2 过程连接法兰 3 O型圈 4 测量单元部分 5 硅压力传感器 6 过载保护膜片 7 密封膜片 8 内充液 10低压侧输入压力P- 配线和组态 系统连接示意图 智能温度变送器 智能温度变送器能配接多种标准热电耦或热电阻,也可输入毫伏或电阻信号。它将温度信号线性地转换成模拟、数字混合信号或全数字信号 。 变送器包括微处理器、放大器、 A/D、D/A、专用集成电路等。微处理器完成线性化、热电耦冷端温度补偿、数字通信、自诊断等功能。电路部分与软件功能结构与上述变送器类同 。 温度变送器结构原理图 A D D A ? P 负载 TC RTD 1 2 3 4 A D PA接口 ? P TC RTD 1 2 3 5 供电 耦合器 电源 PROFIBUS-DP 1 模-数转换器 4 数-模转换器 2 微处理器 5 PA总线接口 3 电气隔离 PROFIBUS-PA 智能阀门定位器 智能阀门定位器是数字式执行器的重要组件,它既具有传统阀门定位器的基本功能,又具备数字通信和PID运算能力 。 直行程执行机构行程范围是3~130mm,反馈杠杆的转角为16~90o;角行程执行机构角度为30~100o。定位器可接收叠加了HART信号的4~20mA直流电流,也可接收符合Profibus-PA或FF总线协议的数字信号 。 SIPART PS2 智能电气阀门定位器 工作原理 定位器可由用户设定非线性补偿特性,自动进行零点和量程的设定,具备丰富的诊断功能,能够提供执行机构和控制阀的多项重要信息,如行程、报警计数、阀门极限位置、阀门定位时间等 。 微处理器对给定值和位置反馈信号进行比较,若存在偏差,则向压电阀输出一个电控指令,进而调节进入执行机构气室的空气量。偏差很大时,定位器输出连续信号;偏差稍小,输出连续脉冲;偏差很小则不输出控制指令 。 SIPART PS2 阀门定位器结构原理图 定位器由电路主板、控制面板、压电阀单元、执行机构以及一系列功能模块组成 。有单作用定位器和双作用定位器两种, 分别用于弹簧加载的执行机构和无弹簧执行机构。 结构和组态 组态包括输入电流范围、行程限值、零点和满度、响应阈值、动作方向、自动关闭功能、阀门特性、执行机构位置限值、二进制输入功能和报警输出功能等。可通过定位器上的按键、HART手操器或在PC或手提电脑上对定位器进行远程组态。 控制仪表及装置 第七章 集散控制系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集散控制系统通信网络 第三节 TPS集散控制系统 第四节 PCS7过程控制系统 第五节 集散控制系统可靠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