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孔子最初编《尚书》时有100篇,但后来因为战乱等原因而散佚大半。
据《史记·儒林列传》记载:汉文帝时,“欲求能治《尚书》者,天下无有。”这时,济南有个叫伏生的前朝博士,他在秦始皇焚书时将《书》藏在墙壁中,但后来因为秦灭之乱,所藏之《书》只剩下29篇。得知这一消息后,汉文帝召伏生入朝,但此时伏生已经九十多岁,不能远行到京师,于是汉文帝便派掌故官晁错去向他学习,伏生所传的《尚书》本才得以流传开来。伏生所传的本子是其学生用当时的隶书钞录,这就是东汉以来所谓的《今文尚书》。
之后,汉景帝之子、鲁恭王刘余拆除孔子故宅墙壁时发现了一批竹简,其中就有一部用先秦文字写成的《书》经。经孔子后人孔安国的整理,这一版本的《书》经比《今文尚书》多16篇,这就是常说的《古文尚书》。
然而,孔安国的这个本子未能引起重视,而是被放在了石渠阁(皇家图书馆里),只在私下流传。直到西汉末年,天禄阁秘书刘歆认为《古文尚书》有价值,由此引发了一场绵延不绝的“今古文之争”。
原来,汉武帝时提倡儒学,立五经博士;宣帝时又按家数立官,共立十四博士,每博士各有弟子若干人。按当时规定,每家都有“师法”或“家法”,从学者必须严守。《尚书》门下,也立下欧阳(和伯)、大小夏侯(夏侯胜、夏侯建)三博士,都是伏生一派分出。
汉成帝时,刘向、刘歆父子先后负责校勘皇家藏书。汉哀帝时,刘歆想为《左氏春秋》《毛诗》《逸礼》及《古文尚书》这四部“古文”经典立博士,但遭到已有的五经博士的强烈反对。后来,刘歆投靠王莽,并借后者之力确立古文经学的地位。然而,随着王莽新朝的倒台,古文经学仍被踢出主流之外。
之后,在西晋永嘉战乱中,今、古文《尚书》再次散失。东晋初年,豫章内史梅赜向朝廷献上了一部《尚书》,其中包括《今文尚书》33篇(梅赜从原先28篇中析出5篇),《古文尚书》25篇。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古文尚书》的合编本,也就是梅赜所献版本。
《尚书》的真伪义理之争
在儒家经典中,《尚书》是文献版本和师承授受最复杂的一部。而关于《尚书》的争论中,东晋梅赜所献的《古文尚书》及所附《孔安国传》的真伪是其中最大的公案。从唐代开始,即有人怀疑《古文尚书》并不可靠,宋元明三朝的质疑者更是不乏其人。
南宋时期,朱熹也曾提出疑问,“出于孔氏者多分明易晓,出于伏生者都难理会”,同样一部《尚书》,词章文体上如何会有这么大的差别?作为儒学的宗师级人物,朱熹的怀疑态度对后朝学者的影响无疑十分巨大。
当然,词章难易是见仁见智的问题,怀疑者认为《古文》词句清通平顺,不类先秦文字;维护者也可以认为《今文尚书》未必篇篇诘屈聱牙,也有与古文诸篇相似的。清朝以后,这一争论由辞章辩异转入考据真伪,并进而倒向“废立”的危险边缘。
以现代“文献学”或“史学”的立场,“真伪”问题无疑是第一位,但对清代学者而言,《古文尚书》的价值和地位不能完全由“真伪”考据来决定,因为考据的层面之上,还涉及义理的问题。大体而言,清代学者多认为《古文尚书》或有篡改修饰的伪作嫌疑,但其义理纯美,加之历史悠久,不能简单地以“伪”而废或以“正”而立。
事实上,《尚书》“真伪”的关键问题在于“原本无存”,无人知道何本是“真”,即便被认为是真的《今文尚书》,也只是伏生口述,并非原本。更何况,《尚书》中关于虞、夏及商代的部分文献是根据传闻写成,不尽可靠。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古书的流传过程中,难免会有修饰、补充甚至篡改的成分。就像历史学家李学勤说的:“除了少数经籍早已被立于学官或有官本之外,古籍一般都要经过较大的改动变化,才能定型。”因此,古书流传过程中出现托古之作也在所难免。在“原本无存”的情况下,过分纠结于“真伪”而否定其中的义理和历史价值,也同样是不可取的。
(摘编自金满楼《穿越千年读尚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受战乱的影响,《尚书》散失大半,后来经过不同的人整理,出现了多个版本。
B.伏生所藏《尚书》因其是在孔安国整理本之后才出现的,故被称为《今文尚书》。
C.孔安国整理的《古文尚书》没引起人们重视,被束之高阁,未能得到广泛传播。
D.《古文尚书》义理纯美、历史悠久,我们不能仅因其有篡改修饰的嫌疑而废止。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叙述《尚书》的流传过程,为后文论述有关《古文尚书》真伪问题奠定论证基础。
B.文章写汉朝刘歆欣赏《古文尚书》,想为此立博士是在解释“今古文之争”的起因。
C.文章写《尚书》现在通行本是梅赜所献版本,是为论证梅赜在《尚书》流传中的贡献。
D.末段从三方面论述过分纠结《尚书》真伪而否定其义理和历史价值是错误做法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山西省怀仁市2021-2022学年期末调研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pdf
- 山西省怀仁市2021-2022学年期末调研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pdf
- 山西省怀仁市2021-2022学年期末调研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pdf
- 山西省怀仁市2021-2022学年期末调研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英语试题及答案.pdf
- 山西省怀仁市2021-2022学年期末调研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语文试题及答案.pdf
- 山西省运城市2021-20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含答题卡.pdf
- 山西省运城市2021-20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含答题卡.pdf
- 山西省运城市2021-20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含答题卡.pdf
- 山西省运城市2021-20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含答题卡.pdf
- 山西省运城市2021-20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及答案含答题卡.pdf
- 山西省运城市2021-20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含答题卡.pdf
- 山西省运城市2021-20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理科综合试题.pdf
- 山西省运城市2021-20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日语试题.pdf
- 山西省运城市2021-20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数学(理)试题.pdf
- 山西省运城市2021-20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数学(文)试题.pdf
- 山西省运城市2021-20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文科综合试题.pdf
- 山西省运城市2021-20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pdf
- 山西省运城市2021-20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pdf
- 陕西省商洛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pdf
- 陕西省商洛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