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2 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试卷满分 150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 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 5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中国古典戏曲有着独特的美育范式。戏曲舞台上表现出来的声腔和形象,因可愉悦感 官、心灵,又能感化人心而彰显出重要的美育价值.
“陶情”是古典戏曲美育传统的主题之一。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演形式。经过高度提炼后,在戏曲舞台上呈现出华丽的角色造型、精彩的“唱念做打”和曲折的戏曲冲 突,无不引发观众看戏、听戏和品戏的兴趣,促成他们在感官继而在心理层面产生基于审 美共识的情感共鸣。在创作与鉴赏的相互依存关系中,戏曲和心悦性的美学价值被强调,并将戏曲的情感力量化作“以美育人” 的媒介, 完成了古典戏曲 美育的审美实践。
“风教”也是古典戏曲美育功用的体现。古典戏曲于内容上秉承了“兴观群怨”“文以栽道”的文学传统,从而在基调上确定了“厚人伦,美风化”的美育宗旨。劝善惩恶、 辨明是非、弘扬忠孝等,皆是古典戏曲呈现“教化”意义的美育主题。大众皆耳熟能详的
《窦娥冤》《赵氏孤儿》《桃花扇》《中山狼》等剧目,因传递出是非、爱憎、曲直、善恶 等伦理道德价值而盛传不衰。以“美风化”为文化使命,古典戏曲也完成了“劝使为善, 诫使勿恶”的德育实践。
“美风化”是唱响古典戏曲功用的主旋律,贯穿于戏曲美育观演进的始终。戏曲承栽教化意义的天然功利性能够被持续性地激活潜藏能量,主要源于因变则通,因通则久。在 通与变并行的演进逻辑中,持续绽放着艺术魅力。
高三语文试题 第PAGE 2页(共 10页)
通者,指千古不变之精神传统。古典戏曲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诸如《精忠记》彰显的“精忠报国”之家国情怀,《桃花扇》传递的“天下兴亡”之担当意识,《桃园结义》体现的"侠肝义胆”之忠义精神,《窦娥冤》宣扬的“公正平等”之价值理念,以及各类剧目中至今仍蕴含的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之时代价值,一直以来都是中 华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源,也是国人生成并坚定文化自信心的理论基石之一。浓厚的文 化情结使得不同时代的观众形成了基于民族认同的价值观,也激励了他们不断反刍、消化 其中内涵,进而提出戏曲美育构想的新方案。
变者,指依时代语境而适时更新的美育内涵。“美凤化”的美育实践总是与民族精神 的构建密切相关。基于映射不同时代民族精神的问题意识,古典戏曲的美育内涵也相应地 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封建王朝时期戏曲美育的路径选择是高台教化,在诗教传统的影 响下,古典戏曲承载的德育价值被突出。在抵抗外辱和寻求民族出路的抗争时代,戏曲美 育观则立足思想启蒙立场, 成为宣 扬“启蒙” 与“救亡“ 精神的重要文艺载体。 20 世纪80 年代以降, 随着中国社会转型和思想解放潮流的兴起, 戏曲美育的首要目标已经被提升为追求戏曲的艺术美,尤为注重传承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进入数字化时代,如何利用新 媒介的影响力,让古典戏曲走进课堂、走向大众,弘扬并传播其艺术魅力,又成为当前戏 曲美育的重要课题。
基于“通”与“变”的演进逻辑,古典戏曲美育观在今天既对“发现美”有所传承, 又踏上了深入“探索美”的新征程。继承和激活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要求在新的时代重 新审视与丰富戏曲美育的内涵,并挖掘出其与时俱进且历久弥新的重要意义。
(摘编自刘玲华《文化自信与古典戏曲美育观的理论重构》)
材料二:
从历史的眼光来分析,中国古典戏曲的美育目的大致有以下两种倾向:
笫一种倾向是和心悦性陶情说。这是中国古典戏曲美育观的主流。王国维认为元曲作 者是“以意兴之所至为之,以自娱娱人”,而不讳“思想之卑陋元剧之最佳之处,不 在其思想结构”,而在其文章的“有意境即“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 则如其口出是也”。所以他说“元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此种倾向考虑到了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情感上的娱悦,是非常正确的,但把戏曲的美育活动完全局限在个体自我的范畴, 而人也是社会中人,全然决绝与社会环境的联系,既显得偏狭,又无实际操作可能性。
第二种倾向是劝善惩恶风教说。李渔说制作戏剧根由乃“因愚夫愚妇识字知书者少, 劝使为善,诫使勿恶,其道无由,故设此种文词,借优人说法与大众齐听,谓善者如此收 场,不善者如此结果,使人知所趋避:是药人寿世之方,救苦开灾之具也”。此种倾向不 足之处在于可能走向为凤教而凤教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广东省2022届高三年级一轮复习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题卡.pdf
- 广东省2022届高三年级一轮复习质量检测英语试卷含答题卡.pdf
- 广东省2022届高三年级一轮复习质量检测物理试卷含答题卡.pdf
- 广东省2022届高三年级一轮复习质量检测政治试卷含答题卡.pdf
- 广东省2022届高三年级一轮复习质量检测数学试卷含答题卡.pdf
- 广东省2022届高三年级一轮复习质量检测生物试卷含答题卡.pdf
- 广东省2022届高三年级一轮复习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答题卡.pdf
- 广东省2022届高三年级一轮复习质量检测化学试卷含答题卡.pdf
- 广东省2022届高三年级一轮复习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含答题卡.pdf
- 2022届(百师联盟)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五)新高考试卷 数学(辽宁卷).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