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5 无言之美;新课导入;了解“无言之美”的内涵,明确作者的行文思路。(重点)
学习举例论证的方法以及分析问题、归纳观点的思路。(难点)
学会欣赏艺术作品,懂得感受作品的“无言之美”,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重点);作者名片;意蕴( ) 缥缈( ) 譬如( )
颦( ) 娥眉( ) 寂寥( )
宏壮( ) 谚语( ) 顷刻( )
擒住( ) 铢两悉称( )
心旷神怡( ) 惟妙惟肖( )
栩栩如生( ) 信手拈来( );【意蕴】内在的意义,含义。
【笼统】缺乏具体分析,不明确;含混。
【铢两悉称】形容两方面轻重相当或优劣相等。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目不忍睹】形容景象十分凄惨,使人不忍心看。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快速朗读课文,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无言之美”的。 ;文学;课文讲解;言;作者接下来以文学为例,他是如何论证以言达意的?;怎样理解“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这句话?;第8段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作者是怎么从文学、音乐、雕塑三个方面来具体论证“无言之美”的?;音乐;第9段选用大量的诗词,有什么共同点?其妙处是什么?; 妙处:举古诗词中言不尽意的例子,一方面说明诗句说出来的情感虽然简单,但含蓄深远;另一方面引用诗词,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添了作品的艺术底蕴,显示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积累。;最后一段中作者不主张“吐肚子”,与前文的表述是否矛盾?;深入研究; “无言”美在它含蓄不露,给欣赏者留下想象、回味的空间,使其产生真切、深刻的美感体验,收到“言已尽而意无穷”“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我认同。诚如作者所言,一切美术作品,“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无言”“少言”的美术作品,含蓄蕴藉,以有限的语言表现无限的美,能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我不认同。“无言”只是用尽可能精练的语言表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并非含蓄到绝对的“无言”。例如,文学作品中朦胧诗本具有独特的美,但“朦胧”到让人像读天书一样去乱猜,就不再美妙了;再如,音乐中“无声胜有声”必须建立在“有声”的基础上,无声的寂静并非就是最美的境界。所以,含蓄是艺术的最高境界,但并非说出来的越少越好。;无言之美;课堂小结;写作特色;例如第9段连续列举“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有风自南,翼彼新苗”“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等例子,对其进行“演义”和“玩味”,从而说明“尽量表现”不如“含蓄”更有味更真切更动人,颇有说服力。;2.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文章开头首先用孔子与他的学生子贡对话的事例引出对“言”与“意”的特点及其关系的分析理解。接着文章举例阐述文学作品追求言不尽意,音乐讲究无声胜有声,雕塑注重含蓄不露。最后,得出结论:美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样的结构使文章论证思路更清晰。;拓展延伸;课后作业;;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1.能够把握文章内容及论证思路。
2.学会论证方法。
3.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提升的审美素养。;【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美学家、翻译家。主要作品有《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等。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意蕴( ) 笼( )统 蛾( )眉
寂寥( ) 怆( )然 谚( )语
铢两悉称( ) 心旷( )神怡 惟妙惟肖( ) 栩( )栩如生 目不忍睹( ) 信手拈( )来;铢两悉称:
心旷神怡:
轻描淡写:
栩栩如生:
目不忍睹:
信手拈来:
闲情逸致:;1.作者是如何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的?作者认为“无言”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 1.作者对文学的定义是怎样的?; “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因此难以满足“尽善尽美”的条件。但文学依然有“美”的境界,因为作者认为对于表达全部意旨,不仅是文学,“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也不必”,就算言语不能表现所有意旨也能达到美。; 作者从哪些方面证明“无言”也能产生美?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你能简要说说文本的论证思路吗?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述“无言”之美的。; 请你结合作者的任意一则论据,说说你对“无言之美”的感受。;“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