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

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基本思路,把握主要观点。 2.梳理概念关系,明晰论证方法。 3.体会文章特色,体验审美之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对牛弹琴 (汉)牟融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理惑论》) 古代,一个叫公民仪的人为一只牛演奏了一首非常高雅的曲子,但那只牛听不懂。从此以后,“对牛弹琴”指对高雅的东西一窍不通。牛本是一种食草动物,但在“对牛弹琴”中,牛指不懂审美的人。 那么如何成为一只懂得审美的牛呢?著名的作家、教育家会告诉我们答案。 【补充】想象是文学创作的基础,也是阅读文学作品的桥梁。但作家确立的标题不是“运用我们的想象”,而是别具一格的“驱遣我们的想象”,题目中的“驱遣”是什么意思? 驱遣:1.驱逐,赶走;2.驱使,差遣;3.调遣,使用;4.逼迫。 【明确】“驱遣”是调遣、使用的意思。本文就是教给我们如何“驱遣我们的想象”来“鉴赏文艺”的方法。 ? 二、整体感知,梳理思路 【提问】默读全文,思考作者是如何论证自己观点的,理清论证思路。 【明确】知识铺垫(1—4段):文艺限于文字的产生,后来二者合一;文艺是文字的集合体。 主体论述(5—13段):先阐述文字、作者、读者三者间的关联;再举例论述要驱遣想象力,才能透过文字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总结观点(14段):欣赏文艺作品,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力,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的目的。 ? 【提问】议论文讲究观点鲜明、思路清晰,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你能提取或概括出来吗? 【明确】最后一节作者讲了三句话,最后一句点出话题,把前面句子的内容融入进去,便形成本文的论点——鉴赏文艺作品,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 ? 三、重点赏析,体会特色 【提问】作者要论述的是如何鉴赏文艺作品,为什么在开篇花不少篇幅论述文艺与文字的关系,以及作者、读者、文字之间的关联? 【明确】开篇论述文艺与文字的关系,是对文艺本质的说明——文艺是文字的集合体,这一知识铺垫。作者按时间顺序分别说明,使论述显得更加严密,也使知识的铺垫显得更加科学合理。 【提问】文艺与文字的关系是什么? 【明确】文艺作品的本质,是文字的集合体,但又不是“随便取许多文字来集合在一起”,而是作者有意识、有目的、有逻辑地形成某种“有意味的形式”。 ? 【提问】文章是如何巧妙地论述作者、读者、文字之间的关联的? 【明确】比喻:文字好比是连接作者与读者之间关系的“桥梁”,作者和读者通过文字这座“桥梁”会面。会面的意见不仅是作者写出文字和读者看到文字,而是读者“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叶圣陶要讨论的话题是,读者如何才能真正读懂文字,读懂作者的所在表达的深层次东西,也就是如何进行文艺鉴赏的问题。 ? 【提问】叶圣陶是如何论述“如何进行文艺鉴赏的问题”的?。 【明确】举例论证。 1.读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不能光看字面意思,需要调动想象。 2.读出高尔基的《海燕》中海燕的精神,不能光看字面意思,需要调动想象。 ? 四、压缩全文,理出思路 【示例】文艺往往用文字表现出来,而文艺创作不是文字的随便集合,而要表达作者的所见所感。所以,读者看到的不只是文字,而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如何才能接触到作者的所见所感?答案是想象。 例如,要领会“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非要想象大漠、长河、孤烟和落日景象,还得想象“直”与“圆”的面画,才能体会作者所创造的北方旷远、荒凉、静寂的意境。 又如高尔基的《海燕》中,先大段描写暴风雨来临前海鸥、潜水鸟和企鹅的恐惧畏缩情形,再描写海燕勇敢地在海面掠过,并呼吁“让暴风雨来得厉害些吧!”,为什么去写这些无关紧要的鸟儿?阅读时就要想象暴风雨来临前的场景:海燕飞掠在海天之间,自由自在地,心情愉悦地飞掠;而其它的鸟却害怕躲避,不愿看见暴见雨之后的清明天地。两种画面一对照,原来作者想告诉我们:唯有迎上前去,才够得上“享受生活的和战斗的快乐”。体会到作者的所感,才会被海燕感动、鼓舞。这才算接触到作者的所见所感。 读书最大的目的是接受书中的美感,得到收获。要达到这个目的,读书时,一定要调动我们的想象力才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zxcio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