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题设计的背景:
认真准备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相关图片及影视资料,认真钻研教材,把知识点认真罗列出来,根据知识间的联系,认真的设计好它们之间先后出现的顺序,为了使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顺利地转化,我精心设计好知识点之间衔接的问题,努力提高学生们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从课堂学习中寻找到快乐。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课堂主要组织者引导者。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 为了学而教。要按照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来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从感性入手到理性升华,从问题启发、情感激发,到认识提高。作为美术教学,要引导学生抓住对事物美的感悟,使学生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教材依据
教材:山东美术出版社的《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四课《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了解中西描绘景物体裁美术作品的审美理想与创作手法的不同,从而更进一步了解中西文化的特点。
主要知识点
1、中西画家描绘自然景物的空间表现手法差别。
2、中国山水画“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创作思维方式和“因心造境”的艺术创作特点。
3、西方风景绘画再现视觉真实性和画面空间深度的绘画手法特点。
4、中国山水画运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表达了画面空间的深度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中国山水画的观察与表现特点:中国山水画的“三远法”;中国绘画表现空间的“虚实相生”手法。
2、西方风景画的观察与表现特点:了解焦点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色彩的空间表现原理。
难点: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表达。
教学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备好教材和备好学生、资料是上好本课的前提条件。 自制课件、图片、相关视频资料、课本等。
教学过程与环节
(一) 大饱眼福
1、展示多幅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描绘景物体裁的视频,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给予学生新奇的视觉冲击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诵诗赞美大自然,点明本课教学目标,引出课题并板书《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
(二)各抒己见(知识新授)
(1)由此展示两幅作品:中国画: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油画:荷兰画家霍贝玛的《乡间村道》(请学生欣赏)
师:(启发)两幅作品在绘画种类上有什么差异?
生:齐呼:《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山水画,《乡间村道》是油画风景画。 师:你们欣赏《千里江山图》时,感觉是在什么地方看祖国大好河山的? 生:天空中向下看、在飞机上往下看???
师:在《千里江山图》作者王希孟, 被称为北宋少年天才.他18岁画这幅画,20岁就病逝.作品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绢本,青绿设色,现藏故宫博物院。作品以长卷形式,用概括精练的手法、绚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一向被视为宋代青绿山水中的巨作。作品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和浩淼的江河湖水,有山岭、坡岸、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景物繁多,气象万千。画家在构图上利用散点透视,将景物大致分为六部分,每部分均以山体为主要表现对象,各部分之间或以长桥相连,或以流水沟通,使各段山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
师:
由此导出知识点:中国山水画的透视→散点透视
师:总结出“散点透视”的概念:散点透视也叫“移动视点”,是中国画的透视原理。散点透视的视点是移动的。可以是多个,画家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视域的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凡各个不同立足点上所看到的东西,都可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
(评析:通过学生欣赏图片,对“散点透视”概念有了直观的感受)
师:上学期我们讲了透视有关的知识,下面让学生来让同学上来画一长方体的透视。)
生:齐举手
效果图如上
师:《乡间村道》是用的什么透视呢?
生:齐呼,焦点透视。
由此导出知识点:西方风景画→焦点透视
师:总结“焦点透视”的概念:焦点透视:是一种单视觉的观察方法,在观者眼中,视野中的景物因不同的角度和距离而变形,愈远愈小,借助焦点透视,画家可以在平面的画布上获得如真如幻的视觉效果。
(评析:让学生亲自动手画一下,感受西方画家是在固定的一个位置作画的,能够理解“焦点透视”的概念、规律等)
(2)多媒体展示:中国山水画《早春图》、《溪山行旅图》、《渔庄秋霁图》
师:课前都预习了课本,请同学们在课本上找出中国山水画有哪些表现方法? 生:三远法。
师:那什么是“三远法”呢?
(引入北宋郭熙的《林泉高致》话语:山有三远。至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至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至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高远”,并不是拘泥于字面的“居高望远”。也有一种说法叫作“虫视”,倒有些故意把自己放在低处的意思,看什么都是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就是运用高远法的典型佳作。“深远”说白了就是借给观众一双千里眼,看得到万水千山,丘丘壑壑都浓缩在画面的尺寸之间。类似于现在说的“鸟瞰”。北宋郭熙的《早春图》是运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英语_高三短文改错专项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英语_高三短文改错专项复习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地理_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地理_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数学_正切函数的性质与图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数学_正切函数的性质与图象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数学_高中数学人教A版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数学_高中数学人教A版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化学_化学反应的利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化学_化学反应的利用教学课件设计.ppt
最近下载
- 2021年11月湖北省浠水县教师乡镇选调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试卷及标准答案.pdf VIP
- 树师德扬师风师德师风警示教育课件.pptx VIP
- 浙江省温州市“摇篮杯”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竞赛试卷 含解析.docx VIP
- 徕卡TS30全站仪操作培训.pdf VIP
-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教育测量与评价第三版全套完整教学课件.pptx VIP
- 牦牛标准化育肥场布局及圈舍建设规范.docx VIP
- 锅炉烟气和空气焓及各成分(自动计算).xlsx VIP
- GB_T 42611-2023 非公路用旅游观光车辆制动性能试验方法.pdf VIP
- 犬伤暴露规范处理.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