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秋暮村居(纳兰性德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pdfVIP

南乡子-秋暮村居(纳兰性德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乡子 ·秋暮村居 清代:纳兰性德 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一片烟笼十里陂。 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家在寒林独掩扉。 标签 秋天、写景、田园、写狗古诗18首 译文 寒冷的溪上飘满红色落叶,一路上山林寂静无人,树木整齐划一。试着登上小楼 极目远眺,群山高低连绵。十里山坡,一片烟雾笼罩。狗吠声夹杂着鸡鸣,灯光 闪烁,找不到回去的路。沿着横亘之山而行,忽远忽近,时东时西。家在秋冬的 林木深处,正孤独地关着门儿。 注释 寒溪:寒冷的溪流。齐:一致。这里意即秋天到了,万木都笼罩在一片肃杀的气 氛中。陂:池塘、湖泊。荧荧:灯光闪烁的样子。寒林:秋冬的林木。扉:门。 赏析 该词先叙去 “村居”的路上所见: “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这也 是 《秋暮村居》的第一个画面:它由“红叶”、“寒溪”、“空山”和 “万木” 构成。接下来是《秋暮村居》的第二个画面,第二个画面形成了三个小层次: 一、 “一片烟笼十里陂。”这里 “陂”是一个关键词。对这个词,注释者都解释为: “池塘”,或者是 “积水,指池塘湖泊”。其实,这一句 “望”的是远处,又是 在 “烟笼”的情境下 “望”的,所以眼中的景象不是很分明:有池塘,有水边或 者水岸,有山坡或者斜坡。这画面虽然很淡很淡,味道却是很浓很浓,同时也为 下一个层次的推出,提供了极佳的背景。 二、 “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 路迷。”这一句整合了陶渊明的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两句。其中,“吠”、 “鸣”声把词人从远处拉到了眼前:狗叫声和鸡叫声此起彼伏或者同时并发。但 是这 “鸡鸣狗吠”(或 “鸡犬相闻”),并不是这种现实情状,词人可能更把它 当乍一种情趣的寄托,一种精神的追求。 三、 “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 家在寒林独掩扉。”在 “相低昂”而悠悠的 “钟梵”声里,目光又投向了 “村 居”的远山,可能由于那 “一片烟”,也可能是视觉的灵动或者思绪的变幻,横 着的远山竟然时而 “近远”延缩,时而 “东西”变换,可是那 “在寒林”的人家, 柴扉 “独掩”,并没有随着远山的变幻而变换。这 “东西”是 “东方与西方”和 “东边与西边”的空间方位,这个远山变幻而柴扉 “独掩”层面的画意,令读者 明白词人需要的就是 “独掩”的与世隔绝那份淡定。 把第二个画面细分为 三个层面来抒写,来解读,这是为了抒写、解读的方便,其实这三个层面是有内 在的逻辑性的:有次第展开的景随望而布的客观性,情感随景的变换而变幻的主 观性,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第一个画面的情感基调是萧瑟、忧愁,而第二个画 面则是淡雅、欣赏。这样是为了表达的别致而独特:要去 “秋暮村居”就是为了 闲适,路上所见却非如愿,是那么的萧瑟、忧愁,这是一变;登楼所望则由迷蒙 开始,这是顺承,接着核心的 “秋暮村居”图,终于得到了 “吠犬杂鸣鸡”的陶 式闲适,满足了预期的意愿,这是二变;再是从变幻的远山到柴扉 “独掩”,这 是第三变。 全词以轻灵浑朴的笔调描绘出村野田园的风光情趣,读之犹如 欣赏一幅优美安详,恬淡静谧的水墨山水画。景象由远及近,层次分明,动静相 间,有声有色。其中洋溢着诗人陶然欣喜的情致,这在纳兰词中是少见的。尤其 那点睛一般的双音节词语的巧妙运用更是让全篇风景霎时有了层次。于是一幅极 具透视效果的风景画跃然纸上。 关于作者 纳兰性德 (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 其诗词 “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 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 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 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 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 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文档评论(0)

186****342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