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年级上册《诫子书》课文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
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
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知识点一、词类活用:
1.非学无以广才广:使动,使……广
2.非志无以成学成:使动,使……成
3.多不接世多:形作名,多数人
4.非宁静无以致远远:形作名,高远的目标
二、文学常识:
1.三国蜀汉诸葛亮(181~234),诸葛亮字孔明,三国蜀汉琅琊
郡阳都人。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他出生于时代官
宦家庭,其智谋为大家所公认,人称「卧龙」。娶黄承彦之女为妻。
2.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
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
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
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
关怀。在这篇《诫子书》中,有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
静无以致远”有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有超脱的力量:“非澹泊
第 1 页 / 共 3 页
无以明志”有好学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有励志的力
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
能励精”有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治性”有惜时的力量:“年与
时驰,意与岁去”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
庐,将复何及”有简约的力量。这篇文章短短几十字,传递出的
讯息,比起长篇大论,诫子效果好得多。
3、论述了多层关系: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
4、出自的成语: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5、学习的最佳境界:淡泊宁静
6、举例说明句式方面的特点:
例: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以修身,俭以养
德
多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文义周密深刻
三、按要求背默:
1、文中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的句子:
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
2、文中强调苦学与成才关系的句子是:才须学也。非学无
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
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反映诸葛亮静观万物、静心思考和冷静处世的思想及其
心态的句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第 2 页 / 共 3 页
5、文中常被人们引做“志当存高远”的两句话是:非淡泊无以
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四、与诸葛亮有关的诗句或对联
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赞颂诸葛亮在蜀川的功德的对联:
“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
能尊教受;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
分功定属元勋。”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这副对联仅用了短短的十个字,赞颂了诸葛亮才高睿智,鞠
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功绩。所谓“两表”是指诸葛亮入川后为
蜀汉大业所作的前、后两个《出师表》;还“一对”是指当年刘备三
顾茅庐时所作的《隆中对》,在文中诸葛亮有“三分天下”的精辟分
析。
第 3 页 / 共 3 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七年级生物下册《5.2 人粪尿的处理》教案 新人教版.pdf
-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第1课时)教案 湘教版.pdf
- 七年级地理(下)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位置和范围教案2.pdf
-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上).pdf
-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生活从哪里开始》教案 人教版.pdf
- 七年级历史下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导学案(川教版).pdf
-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pdf
-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pdf
-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pdf
-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案新人教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