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闻气味。毒菌往往有辛辣、恶臭及苦味,可食菌那么有菌固有的香味,无异味。 变色试验。用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如果葱白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那么无毒。毒菌煮熟后遇上银器往往变黑色,遇蒜丁变蓝色或褐色。
牛奶试验。将少量新鲜牛奶洒在菌外表,如果牛奶在其外表上发生结块现象,那么可能有毒。
三、食用野生菌中毒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误食有毒菌类。有关部门曾作过统计,常见的野生菌有上百种,但能食用的菌子只有10余种。比方有一种极像青头菌的有毒菌,就常混杂在能食用的青头菌中,让采菌人毫无发觉地将其采回来。人如果吃了,悲剧自然就不可防止地发生。
〔2〕加工环节出现失误。加工可食用野生菌的过程中,如果菌子未熟透或者这些菌子粘到其它器皿上,一旦吃到这些菌子,就可能发生中毒。
〔3〕一些野生菌虽属无毒菌类,但是,如果其所生长的地方发生了污染,或者地层下含有磷之类有毒的矿物,误食这种地方采来的菌子,也很容易导致中毒。 3.有毒野生菌中毒有那些表现
〔1〕胃肠炎型。可能由类树脂物质、胍啶或毒蕈酸等毒素引起。潜伏期10分钟到五六个小时,表现为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病程短,治愈后一般良好。
〔2〕神经精神型。引起中毒的毒素有毒蝇碱、蟾蜍素和幻觉原等。潜伏期6-12小时。中毒病症除有胃肠炎外,主要有神经兴奋、精神错乱和抑制,也可有多汗、流涎、脉缓、瞳孔缩小等。病程短,无后遗症。
〔3〕溶血型。由鹿蕈素、马鞍蕈毒等毒素引起。潜伏期6-12小时。除急性胃肠炎病症外,可有贫血、黄疸、血尿、肝脾肿大等溶血病症。严重者可致死。
〔4〕肝肾损害型。主要由毒伞七肽、毒伞十肽等引起。毒素耐热、耐枯燥,一般烹调加工不能破坏。毒素损害肝细胞核和肝细胞内质网,对肾也有损害。潜伏期6小时到数天,病程较长。临床经过可分为6期:潜伏期、胃肠炎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精神病症期、恢复期。该型中毒病情凶险,如不及时积极治疗,病死率很高。
四、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
食用野生菌中毒后,很快就会有恶心等反响。中毒的人在医生救治之前,应采取一些措施缓解毒情。为了争取时间救治和缓解毒情,中毒的人或者其周围的人应尽快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在等待医院救护时,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其喉部,使其将胃里的东西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收。
二是让患者饮用少量糖盐水,补充丧失的体液,防止中毒者脱水导致休克。
小结。
2021年豪沟小学秋季学期小学生
杜绝野生菌中毒的主题班会教案
二年级:万颖
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野生菌,禁止食用野生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野生菌知识,让学生充分了解野生菌的危险。
2、让学生明白食用野生菌严重性和危害性,自觉禁止食用野生菌。
通过学习实践,掌握防野生菌的根本知识,加深对野生菌认识平安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我生存、防护能力,使学生平安、健康地成长。
教学重点:
树立禁止食用野生菌观念。认识食物中毒对人体的危害。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掌握禁止食用野生菌,远离不平安食品,增强平安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保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家庭生活中仍然有许多意外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那么,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下面就谈谈食用野生菌容易出现的危险。
一、野生菌一般常识
野生菌味道鲜美,含有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多种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经常食用菌类,对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有很多帮助。而吃菌却潜藏着中毒的危险,据资料显示,一次多食或连续食用野生菌,会导致人体血糖降低。因此,即便不中毒,多食用野生菌也会出现全身无力的现象。
1、如何区分有毒野生菌
一般来说,毒菌的颜色比拟鲜艳,有疣,毒菌的帽子上会有疙瘩,还有的有红斑、沟托、沟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一般的毒菌摘断以后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毒菌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
观外形。一般毒菌的颜色较可食用菌鲜艳,菌伞上多呈红紫、黄色或杂色斑点,柄上有环和托。
闻气味。毒菌往往有辛辣、恶臭及苦味,可食菌那么有菌固有的香味,无异味。
变色试验。用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如果葱白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那么无毒。毒菌煮熟后遇上银器往往变黑色,遇蒜丁变蓝色或褐色。
牛奶试验。将少量新鲜牛奶洒在菌外表,如果牛奶在其外表上发生结块现象,那么可能有毒。
2、有毒蘑菇中毒有那些表现?
根据毒素成分,中毒类型可分为4种:
〔一〕胃肠炎型。可能由类树脂物质、胍啶或毒蕈酸等毒素引起。潜伏期10分钟到五六个小时,表现为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病程短,治愈后一般良好。
〔二〕神经精神型。引起中毒的毒素有毒蝇碱、蟾蜍素和幻觉原等。潜伏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