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试验技术研究汇报第1页/共51页汇报提纲概述国外研究概况国内研究概况活性剂驱油机理研究思路表面活性剂合成与表征活性剂的合成活性剂的表征活性剂的界面活性活性剂的驱油性能活性剂驱油体系的优选及性能评价单独活性剂的评价复配活性剂的评价复配活性剂的界面张力测试复合驱油体系的优选及性能评价聚合物驱油体系的优选及性能评价聚合物-活性剂复合驱驱替实验现场试验及效果分析措施井选井柳96-36井工程设计及效果分析结论与认识结论认识第2页/共51页1. 概 述 由于油藏渗透率低、注水开发亦必须配合酸化压裂等工艺措施;如受储层非均质性及裂缝的影响,注水开发出现油井沿裂缝或高渗带过早见水,而裂缝侧向部分油井长期不见效。 随着注水开发历程的推进,部分油田(区块)已进入中高含水期,综合含水达到60%~80%,采液采油指数下降,稳产难度加大。 注入水与地层流体不配伍,注入水质达标情况不好,以及注入水可能产生“贾敏”效应和地层矿物膨胀运移等,进一步加剧低渗地层的非均质性。 鉴于此,针对长庆油田采油三厂五里湾一区长6油藏的开发现状,立题开展了“ 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提高采收率的全面研究。第3页/共51页1.1 国外研究概况20世纪 60年代以前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品种单一和价格高等原因,表面活性剂可以减少油-水界面张力或/和改变岩石的润湿性从而增加了采收率的结论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和应用。20世纪60年代,通过炼厂气或原油中的芳香基的直接磺化或通过烷基/芳基磺酸盐的有机合成制备成的表面活性剂,具有廉价、性能好、原料易得等优点,刺激了表面活性剂强化采油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随着表面活性剂间协同理论的发展,表面活性剂驱及其复合驱油技术和基础理论得到了快速发展。21世纪初,三元复合驱油(ASP)技术得到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第4页/共51页1.2 国内研究概况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围绕提高石油采收率而进行了二次和三次采油的各项研究,开发了一系列驱油表面活性剂,一批科研院所加大了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合成及应用研究的力度。20世纪90年代,胜利油田、大庆油田、新疆油田、辽河油田、河南油田等开展了表面活性剂的先导性试验和先导性扩大试验,中原油田还进行了表面活性剂的吞吐试验。应用较多的表面活性剂主要有:石油羧酸盐等阴离子活性剂(例如重烷基苯磺酸盐等)。但对低渗、高矿化度油田,目前常用的阴离子活性剂不能满足油田的要求(例如采收率不明显或盐析等)。第5页/共51页1.3 活性剂驱油机理 目前,被认同的几种活性剂驱油机理: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机理;乳化机理;聚并形成油带机理;润湿反转机理;提高表面电荷密度机理;改变原油流变性机理等。水样、油样分析SAA分子设计制订室内研究方案究SAA筛选复配合成岩心驱油试验现场试验油田现场调研资料分析分析……SAA(Ⅲ类)SAA(Ⅰ类)溶解性能SAA(X类)SAA(Ⅳ类)SAA(Ⅱ类)优选SAA体系SAA物化性能岩心驱油试验CMC测定抗温抗盐吸附性配伍性第6页/共51页1.4 研究思路第7页/共51页 2. 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表征第8页/共51页2.1 活性剂的合成方法A:方法B:注:其中方法B适用于s2第9页/共51页2.1 活性剂的合成表2-1 双子表面活性剂产品的收率活性剂12-2-1212-3-1212-4-1214-2-1414-3-1414-4-1416-2-1616-3-16收率%6387927686948885活性剂16-4-1618-2-1818-3-1818-4-1818-6-1822-3-2222-4-22收率%96818796969597 从表2-1可以看出,m-2-m双子表面活性剂的收率普遍较低,特别是12-2-12收率只有63%,而其它的收率较高,而m-4-m两种双子表面活性剂的收率均达90%以上。 第10页/共51页2.2 活性剂的表征(1)红外光谱法 用红外光谱法对14-3-14样品作了测试。其主要吸收峰为:2920,2850cm-1C-H伸缩振动峰;1468cm-1 C -(CH3)弯曲振动;723cm-1(CH2)n特征吸收峰。 从红外谱图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问题:如果产物为目标产物的话,其红外峰与图相吻合,如果产物只是普通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话,也有可能得出这样的结果。 图2-2 双子表面活性剂14-3-14红外光谱图第11页/共51页2.2 活性剂的表征(2)质谱法 最大碎片的峰值也为297,恰好相当于双子表面活性剂一半的数量,且相对强度为0.1%,溴的天然丰度约为79Br80.537%,51Br:89.463%。从质谱图中碎片粒子79和51的含量可以断定该化合物含有溴。可以确定所合成产物一定是季铵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 图2-3 双子表面活性剂14-3-14质谱图第12页/共51页2.3 活性剂的界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