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环境学 期末复习资料1.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城市生态环境学 期末复习资料1 1、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学P5 城市生态环境:在特定城市区域中,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的统一体以及这个统一体中进行物质能量流动的因素。 城市生态环境学:研究城市居民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2、地质稳定性与地质安全性P39-P40 城市地质稳定性:主要是指由于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构造活动,特别是断裂、地震等活动对城市的影响程度。 城市地质安全性:主要是指现代地质作用对城市的影响。 3、城市植被:城市某一地区地面上生长着的全部植物群落的总称。 4、热岛效应P75和湿岛效应P86 热岛效应:城市气温高于四周郊区的温差现象。 湿岛效应: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城区水汽含量比郊区大的现象。 5、生态城市P300和城市生态化P308 生态城市:指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形式; 城市生态化:实现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整体协调优化,而达到一种稳定有序状态的演进过程。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 填空 1.城市化对河流水文性质的影响包括流量增加,流速增大,径流系数增大,洪峰增高, 峰现提前,历时缩短,径流污染负荷增加。 2.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的内容包括城市环境质量管理和自然资源管理两个方面 3.建设生态城市的五个层面:生态卫生、生态安全、生态产业、生态景观、生态文化。 4.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污染者负担、加强环境管理。 5.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①资源的承载能力②区域的生产能力③环境的缓冲能力④社会发 展的稳定能力⑤管理的调节能力 6.协调度可分为发展协调度和对比协调度两种。 7.城市土地资源的特性包括区位条件的重要性、开发利用的集约性、需求扩大的稀缺性。 8.绿地的功能分为环境功能、生产功能、生活功能。 9.城市动物类群分为城市小型兽类动物、城市鸟类、城市有害昆虫、城市户养动物。 10.水资源存在上的特点为循环不息、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时空分布不均。 水资源利用上的特点为用途广泛,不可替代、既有利又有害、需求增长快、水的浪费严重、水污染日益加剧。 简答 1、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措施和对策P128: ⑴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究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 ⑵依靠科技进步,推广应用新技术,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率; ⑶开源与节流结合,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 ⑷建全和完善城市水资源管理机制。 2、城市自然保护的特点P151: ①侧重于对居民价值和利益的考虑;③一般面积不大 ②缺乏多样性、稀缺性、群落的完整性,不一定包含稀有生境和稀有种; 3、造成城市污染的主要原因及对策P207: 主要原因:①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公共基础设施、特别是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薄弱; ②不少城市缺少周密的、有预见性的总体规划; ③决策、措施不力;④科技水平不高; ⑤环保资金投入不足,管理不善;⑥城市基础设施落后,社会化的污染控制能力较弱。 对策:①预防为主、防治结合②污染者负担③加强环境管理 4、生态环境管理的目标P211: 通过有效的管理,规范人群的生态行为,改善城市生态结构,达到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功能最佳,效率最高,建成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现代化城市人类栖境。 5、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P272: 以城市空间范围内的物质实体和社会因素长期持续演进为依托,既满足当代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又不影响城市世代发展的能力。 6、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P265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能力:一个国家或地区由可持续发展现实位向协调位、理想位推进的能力或者说沿着可持续发展道路前进的能力。 四、论述题 1、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是相互协调发展的关系。 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因为环境同样具有经济价值,长期以来无偿地利用环境发展经济的现象将逐渐成为历史。P253 经济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相协调才能持续。人类要尊重自然规律、生态规律,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

文档评论(0)

duanbingb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