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大本科西经课件微经中文版.pptx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6章生 产本章讨论的主题生产技术等产量线一种可变投入(劳动)的生产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规模报酬Chapter 6Slide 6.1 生产技术生产过程:指厂商将投入品(或生产要素)转变为产出(或产品)的过程。投入品的类型 (生产要素的类型)劳动原料资本Chapter 6Slide 6.1.1 生产函数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描述了在既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对应于每一个特定的投入品的组合,厂商所能达到的最高产出Q(生产函数指在特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而出现的投入品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假设两种投入品的生产函数为: Q = F(K,L) Chapter 6Slide 注意:一个生产函数作了技术水平不变的限定;生产函数描述了所有可供选择的生产技术中最有效率的生产技术;因为一个理性的厂商是不会浪费资源的。所谓技术上有效率是指厂商不增加要素投入就不能增加产量或减少一单位要素投入就无法生产出所要的产量。(如下表)按照生产要素是否可以全部变动,生产函数分可为短期生产函数和长期生产函数。Chapter 6Slide 解释:技术效率某企业生产函数为 ,为生产6单位产量,可用右表5种要素投入组合方法。右表数据表明,L和K的不同组合都可以生产6单位产品,但企业不可能用少于右表的要素投入量组合生产6单位产品。例如用4单位L和9单位K可生产6单位产品,但如果用3单位L和9单位K将生产不了6单位产品。因此右表描述了生产6单位产品所需的最少要素投入量,企业达到了技术效率。 QLK63126496666946123Chapter 6Slide 6.1.2 短期和长期企业用不同数量的劳动和资本调整其投入以生产产品是需要时间的。短期——指厂商来不及调整所有的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 (那些在短期内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为固定要素。反之,短期内数量可变的生产要素为可变要素。)长期——厂商可以调整所有的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Chapter 6Slide 6.2 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短期生产函数)我们现在来考察一下,当资本固定不变,而劳动投入可变的情况下,厂商如何通过增加劳动投入来提高产量。两个定义:平均产量(Average Product, APL):指平均每单位可变要素(劳动)的产出。APL=Q/L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 MPL):指增加1单位可变要素(劳动)所带来的产出增量。 MPL=ΔQ/ΔLChapter 6Slide 一种可变投入(劳动)的生产 平均产出 边际产出 劳动数量 (L) 资本数量 (K) 总产出 (Q) (Q/L) (ΔQ/ΔL) 0 10 0 --- --- 1 10 10 10 10 2 10 30 15 20 3 10 60 20 30 4 10 80 20 20 5 10 95 19 15 6 10 108 18 13 7 10 112 16 4 8 10 112 14 0 9 10 108 12 -4 10 10 100 10 -8Chapter 6Slide 6.2.1 总产量曲线及其斜率产出D112总产出C60A点: MP=20B点: MP= 30C点: MP=AP=20BA劳动012345678910Chapter 6Slide 6.2.2 APL和MPL曲线及其关系产出在E点左边,MP AP,因此,AP递增。在E点右边,MP AP,因此,AP递减。在E点处,MP = AP,AP达到最大化。在F点处,MP=0,总产出达到最大化。30边际产出E20平均产出10F劳动012345678910Chapter 6Slide APL和MPL曲线及其关系AP = 总产出线上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MP = 总产出曲线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产出产出D11230CE2060B10A劳动劳动110902345678012345678910Chapter 6Slide 总产出、AP和MP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随着L的增加,总产出(Q)、AP和MP都是随L增加不断提高,到达最大值后,接着又下降.总产出曲线与MP曲线的关系: MP = ΔQ/ΔL = 总产出曲线切线的斜率。从原点到B点,总产出曲线的斜率越来越陡,MP曲线是递增的;B点以后,总产出曲线的斜率越来越平,MP曲线是递减的。D点,总产出曲线的斜率=0,即Q′=MP=0Chapter 6Slide 总产出、AP和MP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总产出曲线与AP曲线的关系:AP=Q/L=从原点向Q曲线上某点所引的射线的斜率。从原点到C,从原点向总产量曲线所引的射线斜率越来越陡,AP递增;C点以后,从原点向总产量曲线所引得射线斜率越来越平,AP递减。AP与MP的关系: MPAP, AP递增;MPA

文档评论(0)

136****18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