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方史学史》配套教学课件358页《西方史学史》配套教学课件358页
实证主义史学的代表 英国:约翰·穆勒 斯宾塞 法国:泰纳 古朗治 瑞士:布克哈特 德国:兰普勒希特 布克哈特 兰普勒希特 阅读课本第223-229页内容 4、实证主义史学的特征:教材230-232页 1)、在历史研究目的上,注重对历史规律的探求; 2)、在史学方法上,注重归纳、演结,并引入心理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新方法; 3)、在史学研究对象上,把社会整体当作史学研究的对象; 4)、以人为中心撰写历史,注重普通民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5)、反对形而上学的历史哲学,强调实证研究; 6)、注重精神文化史。 5、影响及缺陷 主要影响 1、实证主义对事实的重视促使历史学家提倡对史料的批判与审查,使历史研究更为严谨。 2、实证主义者力求在历史中寻找科学的规律,促使历史学向自然科学靠拢,以后历史学家向自然科学学习成为一种此起彼伏的潮流,不断更新历史学研究方法。 主要局限: 只是简单的把已确立了独立学科性质的自然科学同历史学进行类比,进而忽略了历史学的独特性,使历史学难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客观主义史学与实证主义史学 1.兰克避而不谈历史的普遍规律,重视的是历史的特殊性而非一般性,强调复原一件一件的历史事实。 2.兰克史学的政治色彩也远甚于实证主义史学,后者更强调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历史,更注重自然规律与人类历史规律的一致性。 五、历史主义史学 1、历史主义史学的起源 “历史主义”一词最早是在语言学家施莱格尔1797年的一些关于语言学的零碎笔记中出现的,是“一种特别强调历史的哲学”。 事实上,历史主义的思想在维柯那里已初见端倪。维柯认为某物的创造者与他的认识者是同一的。 2、历史主义史学: 成长于19世纪,在20世纪上半叶得到充分认识的存在于诸多历史学家思想中的史学思想。希望在确定真实的历史事实之后,通过寻找个体事件中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解释从历史中之所以孕育出现实的原因,以德国最为发达。 3、黑格尔主要思想: 1、认为历史就是精神充分实现并恢复到自己的辩证过程。历史的发展过程同绝对理念的逻辑开展时完全一致的。 2、历史学家应尊重历史个体,注重从“民族精神”层面上去把握历史的个体性,从经验上去归纳,从历史去证明“民族精神”的要素。 3、人类社会的历史变化是与自然完全不同的。历史学家在研究中不能模仿自然科学的做法,去关注一个样式的重复的个体,而应当注重赢得、不同个体。 六、西方的汉学 1、 “汉学”、“中国学” ——“Sinology ”译名之争 一说主要指海外学者对中国语言学、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的研究,同时也包括某些“专学”研究,如敦煌学、考古学等等,其特点在于注重历史与人文。 另一说:“汉学”则可以包括本世纪在美国发展起来、并在今天遍及欧美的对中国近现代以及当代问题研究的所谓“中国学”,即英文的“Chinese studies”,“中国学”的特点是侧重现实与社会学科。 游记汉学(17世纪之前) 马可波罗 门多萨 曾德昭 传教士汉学(始自17世纪) 利玛窦 龙华民 庞迪我 学院汉学(始于19世纪初) 雷慕沙 儒莲 戴遂良 中国研究(始于二战之后) 费正清 柯文 魏丕信 史景迁 1)、游记汉学 《马可波罗游记》中有关中国的部分占全书内容的三分之一强,其中前半部介绍中国北方,书中称之为契丹省(Cathay),汉人被叫做契丹人(Cathayans),后半部介绍中国南方,书中称之为蛮子省(Manzi),汉人被叫做中国人(Chinese)。在讲到契丹省时,马可波罗不厌其烦地描述了元朝首都北京的城墙布局,城里壮丽的宫廷建筑,隆重的节庆仪式和浩荡的围猎活动。虽然他极其尊崇忽必烈大汗,对其统治方式赞不绝口,但是书中也不时隐隐透露出蒙古征服者的残暴。 书籍作者: [英]弗朗西丝,伍德 (吴芳思) (不列颠图书馆中国部主任) 洪允息 译图书出版社:新华出版社出版时间:1997 作者:胡安·冈萨雷斯·德·门多萨 西班牙奥斯定会修道士 内容:第一部分是中国国情综述。 第二部分是三篇旅行记。 材料来源:1、首先是葡萄牙传教士加斯帕尔·达·克鲁斯的《中国志》;2、西班牙奥斯定会修道士马丁·德·拉达的名著《中国札记》。 影响:先后被译成拉丁文、意大利文、英文、法文、德文、葡萄牙文以及荷兰文等七种文字,是16世纪有关中国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风俗、礼仪、宗教信仰以及政治、经济等概况最全面、最详尽的一部著述,也是《利玛窦中国札记》发表以前,在欧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