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知识点《苏伊士运河战争》
苏伊士运河战争含义: 亦称第二次中东战争或英法以侵埃战争、苏伊士运河危机、西奈战役或卡代什行动。英法为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与以色列联合,于1956年10月29日,对埃及发动了突然袭击,这就是第二次中东战争。埃及军民坚决抵抗侵略者,尤其在保卫塞得港战斗中,充分发动和武装群众,军民联合,英勇作战,并利用美、苏和英、法之间的矛盾,在全世界人民声援下,英、法、以于6日深夜被迫同意停火和撤军。 苏伊士运河战争(1956年10月 — 1957年3月) : 1、原因: ① 1956.7 埃及新政府(纳赛尔)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的行动与英、法产生冲突。 ② 以色列一直视埃及为直接威胁。 2、双方:英、法、以色列——埃及; 3、经过: ① 1956年10月底,以色列军队侵入埃及领土,随后英、法派出大批舰艇和飞机参战; ② 埃及军民进行了顽强抵抗; ③ 国际社会对英、法以予以谴责; ④ 1956年12月英、法军队撤出埃及,以色列也于1957年3月撤军。 4、各方态度: ① 联合国:要求双方立即停火,禁止把军火运入交战区; ② 美国:乘机排挤英、法在中东的势力,要求英国停火; ③ 苏联:也对英、法表示不满。 5、埃及能以弱胜强的原因: ① 埃及人民斗争的正义性; ② 阿拉伯国家站在埃及一边,切断了英、法的石油供应; ③ 英、法发动的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国内反战运动高涨; ④ 美、苏两国对英、法施加压力,迫使其停火; ⑤ 世界各国予以谴责施加压力,联合国大会以压倒优势通过了要求双方立即停火的决议。 6、影响: ① 对埃及:维护了民族利益,扫清了英、法殖民统治的残余; ② 对中东:推动了中东地区民族解放运动,民族独立与自决运动呈现高潮; ③ 对英法:削弱了英、法在中东的地位,其国际地位受到严重削弱; ④ 对美苏:美、苏走上了中东角逐的舞台,中东问题又增加新的复杂因素。 苏伊士运河战争对英法的影响: 作为这场战争的策划者和挑起者,英法两个老牌帝国主义国家无论是在军事上或政治上都遭到了彻底惨败。尽管它们动员了16万兵力,出动了100多艘军舰和2000多架次的飞机,花费约9.2亿美元,却并未达到完全占领苏伊士运河区的军事目的。苏伊士运河战争表明,英法如果没有美国的支持,“就不能采取行动来对付一个远比伦敦弱小的国家的挑战”。英法不但没有达到搞垮纳赛尔和重返中东的政治目的,“反倒帮助他(纳赛尔)赢得了政治上的巨大胜利”,进一步丧失了自己在中东的利益和地位。1957年1月埃及废除了1954年英埃条约,废止了英国重返运河权;英国在约旦和海湾国家的地位也受到了动摇,在伊拉克的利益则随着1958年革命而丧失殆尽。法国则大大丧失了它在中东地区的政治影响;法军从埃及的撤退成为1958年5月法兰西第四共和国被推翻的一个因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