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短诗五首》ppt课件.pptxVIP

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短诗五首》ppt课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月夜 沈尹默 第一单元 学习目标 1、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中的情感。 2、品味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3、感受诗歌的不同艺术风格,体会不同的诗味,提升审美情趣。 新课导入 同学们学过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歌呢?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作者简介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浙江吴兴(今湖州吴兴区)人,诗人、书法家。他是中国现代新诗的开拓者之一。主要作品有《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等。 文题解读 “月夜”二字言简意赅,点明了全诗描绘的主要内容——一个“月光朗照”的“夜晚”的景象,既富有朦胧美,又引人遐想。 写作背景 沈尹默的《月夜》发表于1918年1月出版的《新青年》四卷一号上,从时代背景来看,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生存环境正如诗中所描述的冬天里的“月夜”一样。本诗的发表极大地加速了新一代知识分子的觉醒,它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的新文学诞生的标志。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整体感知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赏析:从听觉和视觉角度分别写动态的“霜风”和静态的“月光”。“霜风”本来常给人冷寂之感,诗中却用“呼呼的”修饰,让人感到一种生机;“月光”本来也常给人清冷之感,诗中却用“明明的”修饰,为夜晚的景色增添了一抹亮色。 整体感知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赏析:“顶高的树”反衬了“我”身形的渺小;“并排立着”写“我”与树并立的状态;“没有靠着”强调“我”不攀不附,表现了“我”的独立自主。简单两句,一个在严寒中卓然独立的“我”的形象跃然纸上,展现了“五四运动”前夕一代青年的个性觉醒,以及追求独立、自由的意识。四句诗均以“着”收束,营造出很强的画面感。 合作探究 1、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霜风猛烈地吹着,月光明亮地照着,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充满美的意蕴。 合作探究 2、品读诗歌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意象 象征意义 霜风、月光 树 并排立着的“我”和树 没有靠着的“我” 环境的萧森,象征着“五四运动”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处境。 古老的观念和传统,根基深厚。 思想的并立 追求独立,象征着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 合作探究 3、《月夜》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解析:“我”是一个“五四运动”前夕觉醒的青年知识分子;“我”不畏惧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强大的独立自主的意识,追求人格独立,追求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 合作探究 4、从哪里能看出《月夜》这首诗有“新中有旧”的特点? 解析:《月夜》从题目到诗中出现的意象,如“霜”“风”“月”“树”,都是古诗中的传统意象。从形式上看,诗一共四行,前两行为七字句,后两行略有变化,但相对来说整体形式依然较为整齐。从风格上来说,诗歌使用的是传统咏物寄怀的手法。 合作探究 5、沈尹默的《月夜》与艾青的《树》,都写到了“树”,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艾青《树》) 解析:《月夜》中的“树”是“我”的陪衬,通过“树”衬托了“我”追求独立、自由的精神;艾青《树》中的“树”是诗人着力描写的意象,是抒情的凭借,通过“树”赞颂了既独立向上,又生死相依的团结战斗的精神。 文章主旨 诗歌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表达了诗人在冷冽的环境中不惧朔风、不畏寒霜、不倚仗高树,追求自由、独立的情怀。 文本特色 简洁含蓄,内涵深刻丰富。 本诗语言简洁、含蓄。四句诗只是简单地描绘画面,没有抒情与说教的内容,却鲜明地塑造了“我”在寒风中卓然独立的形象,含蓄地表达了深刻丰富的内涵:以“我”的形象,表达了当时新一代青年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独立自由的渴望。 归纳总结、拓展提升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大胆地说说自己的体会、感受或想法。 1、和同桌说说你今天学习有什么收获? 2、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重点。 课后反思 小结 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朱熹 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

文档评论(0)

龙山隐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