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生物制药工艺学:第四章 固相析出分离法.ppt

生物制药工艺学:第四章 固相析出分离法.ppt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固相析出分离 第一节 盐析法 第二节 有机溶剂沉淀法 第三节 其他沉淀法 第四节 结 晶 法 生物分离过程的一般流程 浓缩; 初步纯化 ; 由液态变成固态。 第一节 盐析法 在高浓度的中性盐存在下,蛋白质(酶)等生物大分子物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降低,产生沉淀的过程。 表面形成水膜(水化层) ;带相同电荷。 中性盐的亲水性大于蛋白质(酶)的分子的亲水性,加入大量中性盐后,夺走了水分子,破坏了水化膜,暴露出疏水区域,同时又中和了电荷,破坏了亲水胶体,蛋白质分子即形成沉淀。 盐析过程 当中性盐加入蛋白质分散体系时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1)“盐溶”现象(salt-in)—低盐浓度下,增加蛋白质分子间静电斥力,蛋白质溶解度增大 。 (2)“盐析”现象(salt-out)—高盐浓度下,中和电荷、破坏水化膜,蛋白质溶解度随之下降 。 盐溶作用 图1 碳氧血红蛋白的溶解度与硫酸铵离子强度的关系图 第一类叫Ks分段盐析法,在一定PH和温度下通过改变离子强度实现,(固定pH, 温度,改变盐浓度),由于蛋白质对离子强度的变化非常敏感,易产生共沉淀现象,用于早期的粗提液; 第二种叫β分段盐析法,在一定离子强度下通过改变PH和温度来实现,(固定离子强度,改变pH及温度),由于溶质溶解度变化缓慢,且变化幅度小,因此分辨率更高,用于后期进一步分离纯化和结晶。 蛋白质浓度对盐析的影响 高浓度蛋白溶液可以节约盐的用量; 蛋白浓度过高,会发生严重共沉淀作用,影响分离效果; 在低浓度蛋白质溶液中盐析,所用的盐量较多,共沉淀作用比较少,但回收率会降低; 分步分离提纯时,宁可选择稀一些的蛋白质溶液,多加一点中性盐,使共沉淀作用减至最低限度; 一般认为2.5%-3.0%的蛋白质浓度比较适中。相当于25 mg/mL~30mg/mL。 盐析温度的影响 在低离子强度或纯水中,蛋白质溶解度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增加而增加。 在高浓度下,蛋白质的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下降。 在一般情况下,蛋白质盐析可在室温下进行,对温度比较敏感的酶要求在0-4℃进行。 盐析用盐的选择 盐析作用要强 盐析用盐需有较大的溶解度 盐析用盐必须是惰性的 来源丰富、经济 在相同离子强度下,盐的种类对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有一定差异; 一般的规律为:半径小的高价离子的盐析作用较强,半径大的低价离子作用较弱; 阴离子盐析效果 :柠檬酸>PO43- >SO42- >CH3COO-> Cl-> NO3->SCN-; 阳离子盐析效果: NH4+ > K+>Na+ >高价阳离子; 阴离子的影响大于阳离子; 盐析中常用的盐:硫酸铵、硫酸钠、磷酸钾、磷酸钠; 常用的中性盐中最重要的是(NH4)2SO4 ,因为它与其他常用盐类相比有十分突出的优点: 1) 溶解度大:在低温时仍有相当高的溶解度,由于酶和各种蛋白质通常是在低温下稳定,因而盐析操作也要求在低温下(0-4℃)进行。 2)分离效果好:有的提取液加入适量硫酸铵盐析,一步就可以除去75%的杂蛋白,纯度提高了四倍。 3) 不易引起变性。有稳定酶与蛋白质结构的作用。有的酶或蛋白质用2-3mol/L浓度(NH4)2SO4保存可达数年之久。 4) 价格便宜; 5)废液不污染环境。 1)加入固体盐法 用于要求饱和度较高而不增大溶液体积的情况;加入速度不能太快,应分批加入,并充分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和防止局部浓度过高; 2)加入饱和溶液法 用于要求饱和度不高而原来溶液体积不大的情况;它可防止局部过浓,但加量较多时,料液会被稀释。 3)透析平衡法 先将盐析的样品装于透析袋中,然后浸入饱和硫酸铵中进行透析,袋内饱和度逐渐提高,达到设定浓度后,目的蛋白析出。该法优点在于硫酸铵浓度变化有连续性,盐析效果好,但程序烦琐,故多用于结晶。 盐析法结晶肌红蛋白 亲水性有机溶剂加入溶液后降低了介质的介电常数,使溶质分子之间的静电引力增加。 水溶性有机溶剂本身的水合作用降低了自由水的浓度,压缩了溶质分子表面原有水化层的厚度,导致溶质分子脱水凝聚。 ? 缺点:①有机溶剂沉淀法易使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变性,操作需在低温下进行;②需要耗用大量有机溶剂,成本较高;③有机溶剂一般易燃易爆,所以贮存比较困难或麻烦。 3、溶液酸碱度的控制 控制溶液pH时务必使溶液中大多数蛋白质分带 有相同电荷;而不要让目的物与主要杂质分子带相同 电荷,以致出现共沉作用。 4、离子强度的控制 用溶剂沉淀蛋白质时离子强度多控制在0.01- 0.05mol/L较好,通常不应超过5%的含量。 常用的助沉剂多为低浓度的单价盐,有醋酸钠、 醋酸铵和氯化钠等。 5、样品浓度的控制

文档评论(0)

学习让人进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无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