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投名状》 《集结号》 海报利用各种技术,将光线的明暗、人物与背景的梦幻结合,展示出了战争的庞大、硝烟四起的意境。让人有种身临其境之感。延续之前的,随后几年的海报都是呈系列,经济发达的社会,商业的宣传力度一步一步加强。画面的质感也越来越趋于完美。 2009——2010 《让子弹飞》 蓝色背景下,一片轻舞的羽毛上载着一枚子弹,初看海报让观众掌握不到一点跟电影有关的信息。可正是因为海报本身的“艺术性、哲理性和文化底蕴”,让复杂的剧情和人物通过抽象的符号表达出来,从而给不同的观众以不同的感受,引起大家的兴趣和欲望,体现电影海报真正的宣传价值。对比先前中国电影海报浅显直白的剧情式或肖像式的表现手法,当下的中国电影海报蕴含了更为深刻的哲理和寓意,能更好地与电影本身进行思想内涵的互补,甚至助其升华。 2011 中国电影经典海报赏析 丁 倩 刘艳艳 杜茹杰 海报又叫“招贴”、“宣传画”,是户外广告的一种,其作用是通过视觉传达的瞬间效应吸引关注,传达信息,从而达到广而告知的目的,促进销售。电影海报与电影几乎同时诞生,“同月份牌、年画、宣传画一样可统称为招贴画,也可称为电影宣传画。一般张贴于影剧院、广告栏或是张贴在大街马路等公共场所。” 电影海报作为电影的外包装,最主要的作用是直观地将电影的片名、剧情、编创人员等重要信息清楚、及时地告知受众,吸引大家去观看,从而达到宣传电影的目的。电影海报作为电影产业的衍生物,现在不仅仅是电影推介的重要手段和媒介,而且正逐步成为一门艺术,越来越多的电影海报成为优秀的艺术品。 1900——1909 《青石山》 《定军山》 早期的中国电影与戏曲有着密切的关系,又受到当时被称为文明戏的话剧的影响,所以,这个时期的电影又叫做“影戏”。海报设计也蕴含了一定的中国风。以电影剧照为主体画面,表现直白、片面。附加以简单的文字,但信息传达并不完整,字体以毛笔字为主。海报色彩主要是黑白。 1910——1919 《难夫难妻》 1913年,郑正秋与张石川合作拍摄了《难夫难妻》,进行独立的电影剧本创作,开始尝试摆脱戏曲舞台的框范,被夏衍誉为“给中国电影事业铺下了第一块奠基石”。以日常普通男性人物为主体,海报有了故事性 ,色彩依旧是黑白、陈旧,给人一种甚为压抑的感觉。因是剧照式,没有文字。画面里的新郎、大花、红盖头……都体现了海报设计的民族风这一点。早期海报设计重点并不在技术上,采用的手法也较为单一,仅为简单的展示情节。 《庄子试妻》 它是中国第一部运到海外放映的电影,电影中出现了中国第一个女性演员。 该影片海报出现了动物、植物,不再以单一的人为主,有了一定的意向所指,表现出一些故事性。海报色彩仍属黑白,但光线处理上不再偏暗,呈现亮色。 1920——1929 《火烧红莲寺》 1928年张石川、郑正秋拍摄的这部电影带动了中国影史上第一次武侠电影热 。 海报画面人物不论衣服还是头饰都以武侠风呈现。教之前的人物形象有所不同。字体采用英文,体现国际风。海报色彩不再是黑白色,转以红、黑、白为主,但在色彩分配方面做的还是不够好,显得粗糙、不均匀。 1930——1939 《渔光曲》是中国电影三十年代的代表作品之一,以该片为代表的中国早期电影关注社会底层将他们凄惨的生活艺术化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海报的色彩是一大亮点,橘黄色的背景代表了秋天代表了地代表了辛勤,部分光线提亮,起到反衬的作用。反衬出农民的辛苦、劳累。画面人物都不同以往的表情呆滞,正面对着观众,而是侧脸有所望,在背景色与人物的对照中展现出一种朦胧的唯美的画面意境。文字采用中英文对照。中文按照中国旧式的读法从右往左。但是整体画面还是有所繁杂,似乎永远无法脱离人来构图。 《渔光曲》 1940——1949 海报画面以5个人组成,文字遍布整个版面,且有了一定的版设设计,大胆合理地将海报营造一种强势、动乱的画面氛围。色彩搭配较为协调。 《一江春水向东流 》 1950——1959 《永远一辈子》 《祝福》 海报不论在字体方面还是在画面上都体现了中国绘画艺术这一点,在创意上展示了一定的思想内涵。整个画面的设计感也较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狮子、灯笼,都体现了中国元素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 1960——1969 《早春二月》 影片《早春二月》是电影界的“新侨会议”和“广州会议”的重要成果之一。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和“大写十三年”开始流行,影片的编导选择这样一个反映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徘徊探索又充满人情味题材的电影,是需要冒很大风险的。海报在设计上彰显个性,尤其是在颜色上摒弃了之前一直惯用的红、蓝、黄, 采用浅绿色与黑白合用。在没有数字电脑的时代,凭借绘画技术,也可以设计出意境超群的海报。画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