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东北地区为什么逐步衰落了.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东北地区为什么逐步衰落了 一是东北地区工业的产权制度和产业结构,一直停留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没有与时俱进。改革开放后,以广东为代表的东南沿海地区, 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迅速崛起,由于产权明晰,企业充满活力。而东北地区,在五六十年代建立了大国企制度,这些企业以大庆油田、一汽、鞍钢为代表,对员工的生老病死全面负责,基本上是“二政府”。这种大而全的国企制度,虽然经过多轮改革的冲击,至今影响仍然强大。比如近期的大庆油田,试图在员工子女接班考试上做一些改革,马上就受 到了反对。此外,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比较陈旧,以傻大笨粗为基本特色, 很多属于落后产能。不仅附加值低,还存在污染偏大等问题。 二是东北地区地方政府历来比较强势,对经济影响力偏大。而整 个东北振兴战略开始实施的这十年,正是全国范围内政府“有形之手” 越来越强势的十年。通过卖地、建设基础设施,政府不仅掌握了大量社会财富,还成为最大的投资方。其结果是“国进民退”,“房地产进实业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东北地区历史遗留下来的“大政府小社会” 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被继续强化。 三是南北朝鲜的对立,使得周边国际形势一直处于“准冷战”状态, 计划中的“东北亚国际大开发”一直无法进行。在历史上,东北地区的中心先后经历了“沈阳—哈尔滨—长春—沈阳”的四阶段演变。当哈尔滨为中心的时候,就是东北亚跨国贸易最活跃的时候。如果跨国贸易因 为政治因素冷却了,处于内陆的哈尔滨或者长春,就无法扮演地区中心角色,沈阳必然崛起。但这时候,东北就从贸易通道变成了贸易死角。 反正不管怎么说,2003 年开始的振兴东北计划,没有达到预定目标。相反在过去 10 年间,东北三省事实上成为人口净流出地区,大量的东北人南下寻找发展机会。以黑龙江为例,2003 年到 2013 年,全省常住人口从 3815 万人增加到 3835 万人,仅仅增长了 20 万人;吉林省则从2703 万人增加到 2751 万人,仅增长了 48 万人(如果考虑新出生人口, 人口实际上在外流)。两个省十年的人口增长,大概相当于北京或者深圳一年实际人口增长量。辽宁的情况略好,过去十年增加常住人口180 万,平均下来每年也不到 20 万,也不到上海一年新增人口的一半。 人民用脚投票的直接结果,是东北三省经济总量之和,只相当于广东一个省的 88%;三省资金总量(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只相当于广东的 60%;三省外贸进出口总额,不到广东的 20%。事实上,黑龙江和吉林两个省的吸附的资金总量,还没有深圳一个城市多,不到上海的一半! 如今,振兴东北再次被国家重视起来。那未来应该怎么搞?我想, 要针对上述三大原因,分别寻找药方。其中,发改委提出的“推动各级政府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国企改革,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固然非常重要。如果能站得更高,化解东北亚紧张局势,推动国际合作,变冲突前沿为经济前沿,变死角为通道,则东北振兴不愁。不过看目前这国际形势,难呀!

文档评论(0)

hao1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武汉豪锦宏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100MA4F3KHG8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