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第一节 生命自然发展观 (一) 内在生命力的力量 蒙台梭利认为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精神生命就已潜藏在尚未发达的肉体之中,肉体只不过是精神的一个容器,精神生命从它存在起就具备自我发展的积极力量,并有它自己的发展规律: 心理(或精神)胚胎的发展速度惊人,每个儿童的心理(或精神)胚胎各不相同,特别是心理(或精神)胚胎的发展需要特殊准备的环境;伴随着幼儿身体的发展,会发生肉体化过程,即意志、心理等精神因素“归于肉体”并支配肉体的活动;潜在的生命力会逐渐分化并形成复杂的心理现象;具有吸收性的心理帮助幼儿获得关于环境中的各种经验,使之成为自己心理的一部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个性和行为模式。 一、 生命自然发展 (二) 顺应的教育 蒙特梭利认为不应该把儿童看作是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所有的教育家、教师和父母都应该适应儿童这种潜在的能力的召唤,仔细地观察儿童,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揭示儿童的自然发展进程及规律性;热爱儿童,尊重儿童个性,在儿童自由和自发的活动中,帮助儿童智力的、精神的和身体的、个性的自然发展,满足他们的需要,从而更好地激发和促进他们按照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发展。这也是蒙台梭利关于幼儿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的阐述:“激发生命,让生命自由发展,这是教育者的首要任务。” 一、 生命自然发展 (一) 生命独立成长理论 二、 生命独立成长 (二) 非干预的教育 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是建立在较少(或尽量减少)干预儿童主动(或自发性)活动的基础上的。她的培养目标是: 运用科学的方法,促进“人类的潜能”的发展,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独立工作,并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的时代潮流,保持社会文明和科学进步,促进人类和平的强有力的新一代。哈佛大学教授霍姆斯(E.G.Holmes)于1913年2月4日给《时代教育增刊》的信中写道:“蒙台梭利理论体系的精华是她对下面这个真理的有力论断(或再论断): 除非在自由的气氛中,儿童既不可能发展自己,也不可能受到有益的研究!” 二、 生命独立成长 第二节 心理胚胎期 蒙台梭利所谓的“心理胚胎期”是和“生理胚胎期”相对而言的。在蒙台梭利看来,人和动物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人有两个胚胎期——生理胚胎期和心理胚胎期,而动物只有生理胚胎期。心理胚胎期则是人类特有的,新生儿期就是从这个心理胚胎期开始。心理胚胎期既区别于儿童在母腹中的生理胚胎期,又不同于成人的心理活动,是儿童通过无意识地吸收外界刺激而形成各种心理活动能力的时期。 蒙台梭利认为,处于0~3岁的儿童,其心理胚胎期的心理发展与生理胚胎期的生理发展经历着同样的路线: 从开始的一无所有,经过吸收各种各样的外界刺激,形成许多感受点和心理所需要的器官,逐渐表现出令人惊叹和不可思议的心理活动,显现出自己特有的个性,然后才产生了心理。 一、 “心理胚胎期” (一) “有吸收力的心理” 蒙台梭利认为,在各个物种中甚至在昆虫中都存在着一种无意识心理。它驱使生物主动地吸收外界的养料,以满足自己生长的需要,儿童亦不例外。受生命潜能的驱使,所有儿童天生具有一种“吸收”文化的心理,他们因此能自己教自己。 在蒙台梭利看来,“心理胚胎”是婴儿出生时才开始发育,这时儿童的大脑空无所有,但它有一种积极地、能动地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各种事物的印象的能力。幼儿的精神生命独立于、优先于和激发所有外部活动,具有一种下意识的感受能力,积极地和有选择地从外部世界中进行吸收,成为他自己心理的一部分。因此,蒙台梭利把幼儿的心理称为“有吸收力的心理”。一个人在童年时期所获取和吸收的一切会一直保持下去,甚至影响其一生。 二、 “有吸收力的心理” (二) 环境是吸收的源泉 在蒙台梭利看来,“这一发现给教育界带来了一场革命”: 其一,我们不应再把儿童视为一种弱小的生物,而应赋予儿童一种巨大的创造能力,他们正在进行着创造人的活动;其二,这种能力属于无意识心理,而只有通过活动、通过生活经验才能变为意识。因此,我们应意识到,儿童心理不同于成人,我们不能通过文字教学来达到目的,也不能直接干涉儿童所经历的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过程。蒙台梭利据此认定:“教育并非教师教的过程,而是人的本能发展的一种自然过程。不是通过听,而是依靠儿童作用于环境获得的经验。教师的任务不是讲解,而是在为儿童设置的特殊环境中预备和安排一系列有目的的文化活动主题。”“儿童教育所要求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儿童提供一个能够发挥大自然赋予的力量的环境。” 二、 “有吸收力的心理” 第三节 发展的敏感期 蒙台梭利把儿童看作是发展着的个体,儿童的发展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由于儿童内在生命力的驱使或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而产生一种自

文档评论(0)

印象书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道行思,取则行远,传播传统文化,与道相辅而行。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1014420100005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