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古诗词鉴赏复习--杜甫作品专练.pdf

高考语文一轮古诗词鉴赏复习--杜甫作品专练.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杜甫作品专练 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① 把君诗过日 ,念此别惊神。 ②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 。 ③ ④ 为于耆旧内 ,试觅姓庞人 。 [注]①把: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 末襄阳高士。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 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 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 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2. 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 1. B 2. 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 友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 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 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 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B项, “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有误, “念此”的 “此”应结合首联中 “戎 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一起理解,诗人不是为离别 “心惊神伤”,而是想到在此战乱时期, 自己又年老多病,一别将再难相见,故此 “心惊神伤”。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意象及分析抒情方式 能力。首先要分析意象的特点以及在诗歌中有无象 征寓意;其次要结合诗歌表达技巧来分析其对于抒情的作用,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句运用 了什么抒情技巧的,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 “峨眉”是诗人的居住地, “岘首”是襄阳庞德公隐居的地方,也是郑炼将要前往之地。 上句 “峨眉晚”,写出离别之际因天色薄暮,而诗人不得不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下 句想象友人到达襄阳,正是春光明媚之时,表达对友人一帆风顺抵达目的地的美好祝愿;体 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情。用 “地阔” “天高”刻画出峨眉与岘首两座山相距遥远,借景 抒情,抒发离别之后两人分居两地,相隔遥远的孤独寂寞之情 ① 赤谷西崦 人家 杜甫 赤谷在秦州西南七十里。曹刘战此,谷水尽赤,故名。 ② 跻险不自喧 ,出郊已清目。 溪回日气暖,径转山田熟。 鸟雀依茅茨,藩篱带松菊。 如行武陵暮,欲问桃花宿。 注:①西崦:秦州有崦嵫山,在赤谷之西,故曰西崦。②喧:一作 安 。 “ ”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这首诗写诗人宿在赤谷山家,题诗以志其胜,诗中美景宛如一幅 桃花源 图。 A. “ ” 首句的 喧 字一作 安 ,两种版本均表达诗人攀登险境时内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10130199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