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1
PAGE 1
2021年古代家法有什么
在一些古装剧中,少爷们犯了错,老爷总是要请家法。这个家法通常是棍棒或者鞭子,请家法也就是要打少爷,那么在中国古代,家法究竟都指的是什么?中国的古人家族中,又为何如此重视家法的地位? 古代家法有什么 家法,即家族法规,是调整家族或者家庭内部成员人身以及财产关系的一种强制性规范。它是中国宗法社会的特别现象,是古代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强调群体利益的中国社会里,齐家这一环节的重要性可想而知,齐家之后才能治国平天下。各家族对族人子弟的训练相当重视,劝诫子弟要敦学、修身、立志,而督促族内子弟上进的措施便是通过家法族规来实现。每个家族几乎都有家法与族规,存在于各地各姓的家谱与宗谱中,构成了家族文化的重要内容。 家法作为一种家族自治的规范,其产生与法律应当是同源的,二者都是源于原始社会习惯规范,后来作为大家的国家消失后,二者才开头渐渐分别,各自进展。然而,中国的第一部家法毕竟发端于何时,现在已经无法准确考证。宋人王谠《唐语林德行》中提到唐朝的家法:开元天宝(713~756)间传家法者,崔沔之家学,崔均之家法。最早的成文家法是唐昭宗大顺元年(890),九江郡清阳县(今江西德安)义门陈氏家长陈崇创立的《义门家法》33条。从其问世经过一千多年,家法族规走过了由盛而衰的历程。 其实,原始氏族社会时期,就已经有了族规,只不过那时的族规还不是一个家族的法规,而是一个氏族公社的法规,图腾禁忌就是一种族规,是一种氏族内部的约束力气。 历代都有家诫、家训问世,先秦时期数量极少,汉朝时略有进展,两汉时期,东方朔、郑玄、诸葛亮、嵇康等很多名人,或撰有诫子,或撰有家诫、女诫、清诫、诫盈、起居诫等等,皆有家诫家训传世。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则形成一个高潮,此时世族、士族的势力很大,世家大族由贵族家庭成员与依附他们的亲族或家奴组成,世家大族内部关系不公平,因此依靠一般社会礼法制度约束子弟与部曲,并不需要另立对家族成员具有同等约束力的族规。 南北朝时期,处于乱世中的士大夫热衷于撰写家训,家法渐渐演化为礼法,教条化为家规。北齐颜之推是儒者,又崇佛法,他撰写的《颜氏家训》最为典型,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其文重在道德教育,兼含规范约束,目的在于整齐门内,提斯子孙,内容则涉及家族生活的各个层面。 《颜氏家训》书影 南北朝时期开头的撰写家训的热潮,在此后的年月里并未降温。在大量撰写家训时,有些家长扩充了其内容,除了告诫子孙,为他们指明为人之道,同时还对于不按家训行事的不孝子孙规定了惩处的详细方法。 因此,正面训练式的家训开头分流,一类沿着传统的体例,连续作为纯粹的家训,如宋代袁采、陆游等人所著的家训、世范等;另一类则转化为具有强制执行性质的家规,如司马光的《居家杂仪》,增入了惩处规定。 《苏氏家语》载:北宋范纯仁娶妇,传奇新妇以绫罗为帷帐,其父范仲淹说:吾家素清俭,安得乱吾家法?敢持至吾家,当火(烧毁)于庭。范仲淹说的家法是否是成文的家法,就无从考证了。 北宋开封府尹包拯的家训非常简约,但其中明确规定,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这既是家训,又是家法。 作于唐昭宗时的江州陈氏《义门家法》是较早的关于家法的书。陈氏是陈后主的弟弟,唐朝前期迁居江州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永清村,在这里建书堂,撰家规,世代聚族而居,至宋仁宗嘉祜七年,即1062年。奉旨分家时,已同居十余代,历时230年,全家有3700多人。 唐代时其六代传人江州长史陈崇,认为: 治家不行不立纲纪,夫纲纪不举,则条目不纲纪一振,则条理秩然矣。 在这种思想下,陈崇订立了《义门家法》。它订立于唐代昭宗大顺年间(公元890-891年)。家法内容35个条文,其中有12个条文是关于家族机构设置的内容。 由于陈氏家族自南朝陈朝始,世代同居,人丁繁盛,到宋代仁宗时期,合家人丁达3700余口,所以需要建立这样一套比较适用和完善的家族管理机构:如设立把握赏罚的库司、掌家内外诸事的主事、掌男女婚姻的开勘司、建立司家刑的刑杖厅和掌训练的书堂、学院等等。其他条文规定了家族内人员的权利、义务和应遵守家法的规章,对违反家法的行为应处的刑罚,包括杖刑、剥落衣装、归役等。 由唐至宋,宗族组织普遍,家规由一家一户的家训,转变成特地约束家庭成员的规章,家法、族规成为封建社会国家法律的重要补充。 这个时期,儒学复兴,理学盛行,不仅国家法律连续以儒家学说为指导,家族法的伦理性也进一步得以加强。理学家们极力主见: 管摄天下之心,收宗族,厚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