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实施方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实施方案 1工程内容 根据示范区内重金属污染区的地形地貌因子(地面坡度、覆土厚 度、土层物质组成、灌溉条件)、土壤物理性质(容重、分散系数、 初始入渗速度、孔隙度)、土壤化学性质(酸碱度、水溶性钙含量、 氮磷钾含量)、生物因子(酶活性、微生物总量、呼吸强度)等指标, 判定影响区域土壤修复与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性因子。结合当地的 气候条件及国内外相关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修复研究技术等相关资 料确定本次示范工程工程内容及总体思路: 将东岭锌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侧兴隆场村涂家崖组 10 亩区域土壤 污染严重的农田作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示范基地。对选取的示范 基地首先进行土壤污染现状调查监测,在调查监测成果的基础上进 行土地平整,一方面选取不同重金属富集植物种类及方法开展土壤 重金属污染修复治理示范工作,另一方面选取不同淋洗剂采用土壤 淋洗法治理修复受重金属污染土壤。对于植物修复技术,在示范区 不同片区分别种植对重金属铅、镉、锌、砷等具有较强富集能的蜈 蚣草、黑麦草、向日葵等绿色植物进行治理修复研究,其中,对种 植向日葵片区开展在向日葵根部土壤混和添加不同人工合成的鳌合 剂对比土壤重金属治理修复效果研究工作;对于物理化学修复技术 中的淋洗法修复技术,在示范区内选取0.5亩土壤分别采用HCl、柠 檬酸和Na2-EDTA三种常用淋洗剂和不同的淋洗次数等条件进行土壤 - 1 - 淋洗法重金属污染修复治理试验,利用一年时间初步取得示范治理 成效,为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工作全面开展打好坚实基础。 2工程具体实施方案调查 2.1土壤现状调查监测 ①现状作采样工作图和标注采样点位图。 收集包括监测区域土类、成土母质等土壤信息资料。 收集工程建设或生产过程对土壤造成影响的环境研究资料。 收集造成土壤污染事故的主要污染物的毒性、稳定性以及如何消 除等资料。 收集土壤历史资料和相应的法律(法规)。 收集监测区域工农业生产及排污、污灌、化肥农药施用情况资料。 收集监测区域气候资料(温度、降水量和蒸发量)、水文资料。 收集监测区域遥感与土壤利用及其演变过程方面的资料等。 现场踏勘,将调查得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利用,丰富采样工作图 的内容。 针对示范区现状进行实地调查测量,确实示范区地形、地貌、面 积、形状、地面坡度、覆土厚度、土层物质组成、灌溉条件、土壤 物理性质、土壤化学性质、生物因子等指标。绘制示范区草图。 ②现状监测 根据初步调查结果,将示范区划分为近乎等面积的四个区块,在 每个区块中心布设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采样点 1个,共布设4 个 - 2 - 监测点位进行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采样器具准备 工具类:铁锹、铁铲、圆状取土钻、螺旋取土钻、竹片以及适合 特殊采样要求的工具等。 器材类:GPS、罗盘、照相机、卷尺、铝盒、样品袋、样品箱等。 文具类:样品标签、采样记录表、铅笔、资料夹等。 安全防护用品:工作服、工作鞋、安全帽、药品箱等。 监测项目:镉、砷、铅、锌 采样:采样点可采表层样或土壤剖面。一般监测采集表层土,采 样深度 0~20cm,特殊要求的监测(土壤背景、环评、污染事故等) 必要时选择部分采样点采集剖面样品。剖面的规格一般为长 1.5m, 宽 0.8m,深1.2m。挖掘土壤剖面要使观察面向阳,表土和底土分两 侧放置。 一般每个剖面采集 A、B、C 三层土样。地下水位较高时,剖面 挖至地下水出露时为止;山地丘陵土层较薄时,剖面挖至风化层。 对 B 层发育不完整(不发育)的山地土壤,只采 A、C 两层; 干旱地区剖面发育不完善的土壤,在表层5~20 cm、心土层50 cm、 底土层 100 cm 左右采样。 对 A 层特别深厚,沉积层不甚发育,一米内见不到母质的土类 剖面,按 A 层 5~20 cm、A/B 层 60~90 cm、B 层 100~200 cm 采集 土壤。草甸土和潮土一般在A 层 5~20 cm、C1 层(或B 层)50 cm、 C2 层 100~120 cm 处采样。 - 3 - 采样次序自下而上,先采剖面的底层样品,再采中层样品,最

文档评论(0)

gebilaoq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