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3、文档侵权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村庄公共性是联结各治理主体与环境公共品供给的枢纽,意味着对基于特殊主义的家庭和私人利益的超越,以及面向整个村庄共同利益的包容和敞开。环境公共品的供给主体之间存在三对关系:一是行政主体与自治主体彼此激发形成循环结构,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最终从政策性事务真正转化为村庄内生性事务;二是市场主体与自治主体彼此共生形成并行结构,起到常规性保障村庄公共空间环境治理底线的作用;三是家庭主体与自治主体彼此牵拉形成转换结构,支配家庭主体的家庭伦理和家庭分工规则成为将家庭主体转换为自治主体的重要通道。这表明,以对村庄公共性的嵌入为主轴,行政主体、市场主体、家庭主体与自治主体共同构筑成一个相互补位、彼此支撑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低端全球化”:世界多元文化互动图景的想象 ——《香港重庆大厦:世界中心的边缘地带》.docx
- “法益恢复”刑法评价的模式比较.docx
- “共振式增能”:农村养老共同体构建的实践逻辑——基于水村和清村的经验研究.docx
- “农民集中居住区”政策的起源、演进及其模式化.docx
- “区块链+”小农户生产扶贫:模式与机制.docx
- “资本下乡”后留守妇女的生计变迁及其对性别关系的影响.docx
- 保理合同客体适格的判断标准及效力展开 .docx
- 变动中的养老空间与社会边界——基于农村养老方式转换的考察.docx
- 财产损害算定的基本原理与规范内涵——《民法典》第1184条的解释论展开.docx
- 草场制度变迁与牧区集体的重构 ——以外嫁女承包权争议为例.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