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 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 联系网站删除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智力落后儿童的家庭康复训练
一、什么叫家庭康复训练
系统家庭康复训练指在康复机构和训练员指导下,家长在家庭中直接对智残儿童进行康复训练。
家庭康复训练的主要特点有两个:
家长成为直接的训练者。
家庭成为天然的训练场所。
系统康复训练要求家庭康复训练从计划、实施到评估全过程实现规范化的运作,从而有效地提高家庭康复训练的质量。
二、家庭康复训练的意义和作用
(一)利于儿童早期干预的开展
智残儿童早期的异常行为表现往往是由家长首先发现的。母亲是最先看到新生儿的人之一, 儿童任何外表的异常和动作发展的落后都会引起她的高度重视。另外幼小的儿童,尤其是幼 小的智残儿童更需要得到父母的照顾,开展家庭康复训练顺应了这种特点和需要。
(二)亲情关系使家庭康复训练变理可能
孩子与父母的骨肉之情,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尽管家长的文化程序不同,生活方式 不同,观念不同,但如果他们都爱孩子,关怀孩子,不论孩子潜能大小,总是期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就可以对家长进行指导、示范和鼓励,让他们学会做自己孩子的老师。
(三)家庭康复训练使训练内容更实用、更有效
家庭康复训练将训练由教室搬到了家庭。在家庭自然环境中进行训练,家长最能体会到应该教给孩子什么,教会孩子做什么。在家庭环境中,由父母教会孩子的行为,更有利于巩固并慢慢养成良好习惯。而对一些只发生在家里的不良行为,例如,孩子在家中乱发脾气,每天晚上睡觉前在床上乱爬等坏习惯只有在家庭中才有矫治的可能。
(四)在家庭中对智残儿童不能进入到康复站接受训练,而这部分孩子也因为他们智力残疾不能到正常的学前教育机构中去学习接受教育,只能闲散在家庭中,由父母或他人照料他们的饮食起居。如果家庭不仅承担起看护照料的责任,还应该担负起康复训练的任务,那么将有一大批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康复训练条件的智残儿童便能在家庭中接受训练了。
(五)家长在康复计划中的重要作用
经验证明,一个再好的康复训练计划,没有家长的共同参与,其收效都是有限的,而在家庭 中对孩子实施康复训练计划,家长本身就是该计划的制订者、实施者,测评者,他们最了解孩子的训练计划和需要。家长在对孩子实施康复训练的同时自己也会受益匪浅,自身也会有 很大的提高,会积累起许多成功的做法,另外还会成为计划的积极推广者。
(六)家庭康复训练节约经费
家庭康复训练可以为家庭节省一定的费用,使得家长更好地合理使用有限的经济收入,孩子从中也会有很大的收益,家长也会因此而减轻心理上的压力。
三、智残儿童家长的心理需求分析
家庭康复家长是关键,做好家长的工作是开展家庭康复的重要内容,因此了解家长的心理特点与需求,对于开展家庭康复大有裨益。
(一)智残儿童家长心理特点
智残儿童家长在得知孩子有智力缺陷时,起初无法接受这一事实,而产生无助、怨恨、失望、负疚等情感。当渡过一段时间后,大多数家长接受这一事实,情绪基本超于平静,开始理解 思考问题。许多家长首先是希望能够通过医疗方法,使孩子恢复正常,经过多方浓度效果不 尽如意时,便开始考虑康复训练,然而这个决定的时间越晚,孩子失去的康复训练机会就越 多,因此家长越早作出早期干预的决定对智残儿童发展越有利。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家长的心理特点:
1、家长对子女的态度
智残儿童家庭中,家长对孩子的态度是影响康复训练、康复效果的重要因素,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种态度表现:
溺爱:一些家长认为孩子有缺陷,本来就很可怜,同时负疚地认为是自己造成了孩子的不增, 所以百般溺爱,迁就孩子,孩子要啥给啥,本来孩子自己能够做的事也不要他做,事事父母 代劳,溺爱、袒护孩子到了缺少理性的地步。
岐视:与上面正好相反,由于孩子有缺陷,家长将其视为累赘而生厌恶,养育中视孩子为仇, 虐待、摧残。
忽视:认为孩子反正有缺陷,没了希望,听之任之,许任自流。对孩子的早期干预不积极、不主动,缺乏信心和行动。
羞辱:认为家中有智残孩子是莫大耻辱(家丑不可外扬),将孩子置于家中,尽量避免与外界接触。
严厉:认为孩子有缺陷,今后要入学,参与社会将会比常人困难多,所以必须严格训练。教子极严,刻板、难见笑脸,常常表现出急躁,恨铁不成钢,甚至动辙就打骂孩子,使孩子心理压力太大。
不承认:明知自己孩子落后于其他孩子,而不愿意承认,不能面对现实,拒绝接受康复训练。 合理:能以较为正确的态度对待孩子,教育当中宽严相济,家庭教育能坚持有目标、方法, 能主动学习,了解各种康复训练的知识与方法,家长与孩子关系协调,尊重孩子,又有要求 与引导。
2、家长对康复训练的期望
家长让孩子进入康复机构或进行了家庭教育训练,总企盼着孩子有所长进,家长对康复训练的期望有:
高期望:期望孩子进行康复训练后,有翻天覆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