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 65.020.01
CCS B16
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 2372—2021
苜蓿蚜虫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alfalfa aphids
2021-09-26发布
2021-10-26实施
DB15/T 2372—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I
DB15/T 2372—2021
苜蓿蚜虫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苜蓿蚜虫(Alfalfa aphid)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的术语和定义、虫情调查监测、发
生规律和危害程度、防治原则和防治对象、防治指标、防治技术。
本文件适用于内蒙古地区苜蓿田蚜虫类害虫的监测与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6141
豆科草种子质量分级
GB/T 2930.10草种子检验规程包衣种子测定
GB/T 8321.1
GB/T 8321.2
GB/T 8321.9
GB/T 8321.1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九)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十)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防治指标 control index
达到经济危害水平的害虫种群密度。
3.2
安全间隔期 safety interval
最近一次施药至利用时的间隔时间,该时间间隔内农药残留降至最大允许残留量以下。
4
虫情调查监测
4.1
主要蚜虫种类
苜蓿田发生的蚜虫类害虫有苜蓿蚜 Aphis craccivora Koch、豆无网长管蚜Acyrthosiphon pisum
Harris和苜蓿斑蚜Therioahhis trifolii Monell等。形态特征及发生特点见附录A中表A.1。
1
DB15/T 2372—2021
4.2
系统调查
调查时间
4.2.1
按草田苜蓿、种子田苜蓿或当年建植苜蓿田开展调查,调查时间为苗期、返青期至刈割期或种子收
获期止,每五天调查一次。
4.2.2
调查田块
针对不同区域苜蓿种植区,选择生长均匀一致的三块苜蓿田作为系统观测与调查样地,每块田面积
不少于667 m,发生期不施药,三个调查样地至少间隔1000 m。
2
4.2.3
调查方法
在选定的系统调查样地采用单对角线5点取样,每块田定株调查苜蓿50株,观察记载成蚜、若蚜数
量,按每百枝条蚜量折算虫口密度,计算百株蚜量、有蚜株率。利用拍打法进行调查监测。调查结果记
入《苜蓿蚜虫发生情况调查记载表》,参见表A.2,并写出调查报告。
4.3
大田普查
调查时间
4.3.1
在苜蓿田间蚜虫虫口高峰期调查2~3次。虫口高峰期根据4.2系统调查中的虫口密度确定。
4.3.2
调查田块
选择有代表性的苜蓿田块,每块田面积不少于10×667 m,发生期不施药。
2
4.3.3
调查方法
针对草田苜蓿、种子田苜蓿或当年建植苜蓿等不同类型田,在苜蓿不同生育期划进行调查。每类型
田查5块,每块田查50株。调查方法同4.2.3。计算有蚜株率、百株蚜量。调查结果记入《苜蓿蚜虫发生
情况调查记载表》,参见表A.2,并写出调查报告。
5
发生规律和危害程度
5.1
发生规律
1年发生10余代,以混合种群危害,其中前期苜蓿蚜为优势种,中期豌豆蚜虫量较大,中后期苜蓿
斑蚜为优势种,三者以苜蓿斑蚜造成的危害最重。在苜蓿整个生育期持续为害,4月中下旬苜蓿返青期
成虫开始出现,5月下旬虫口突增,在6月上中旬初花期时达到危害高峰期,发生盛期从 6月上旬持续到
8月中下旬的每一茬苜蓿上,特别对第2茬和第3茬苜蓿危害严重,有趋嫩习性,主要取食叶片、嫩稍和
花蕾。
5.2
危害程度划分标准
根据不同危害程度分为5级:
——根据不同危害程度分为5级:
——中度偏轻:501~1000头/百枝条;
2
DB15/T 2372—2021
——中度偏轻:501~1000头/百枝条;
——中度偏重:1501~2000头/百枝条;
——重度:≥2000头/百枝条。
6
防治原则和防治对象
防治原则
6.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强化管理,严格检疫;
——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科学使用化学防治,适时适量用药,保护天敌。
6.2
7
防治对象
防治对象为4.1主要蚜虫种类。
防治指标
防治指标见表1。
表1
苜蓿蚜虫防治指标
苜蓿斑蚜(头)
百枝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15∕T 2352-2021 即食燕麦片加工技术规程.docx
- DB15∕T 2353-2021 莜麦(裸燕麦)粉加工技术规程.docx
- DB15∕T 2354-2021 大沙鼠防治技术规程.docx
- DB15∕T 2355-2021 蒲公英直播技术规程.docx
- DB15∕T 2356-2021 春播燕麦草-籽双收栽培技术规程.docx
- DB15∕T 2357-2021 多伦扁穗冰草种植技术规程.docx
- DB15∕T 2358-2021 乌拉特肋脉野豌豆组培繁育移栽技术规程.docx
- DB15∕T 2359-2021 燕麦多品种组合双刈栽培技术规程.docx
- DB15∕T 2360-2021 阿拉善荒漠肉苁蓉.docx
- DB15∕T 2361.1-2021 基层市场监督管理所建设规范 第1部分:装饰装修与标识标牌.docx
- DB15∕T 2373-2021 苜蓿干草收贮技术规程.docx
- DB15∕T 2374-2021 苜蓿草贮藏加工技术规范.docx
- DB15∕T 2375-2021 小花金银花育苗技术规程.docx
- DB15∕T 2376-2021 景观百合全基质鳞片包埋籽球扩繁技术规程.docx
- DB15∕T 2377-2021 草地盐碱斑综合治理技术规程.docx
- DB15∕T 2378-2021 草原区露天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规范.docx
- DB15∕T 2379-2021 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术语.docx
- DB15∕T 2380-2021 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总则.docx
- DB15∕T 2381-2021 草原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效果监测技术规程.docx
- DB15∕T 2382-2021 草原生态修复监测核心数据规范.docx
最近下载
- 第十七章外阴色素减退性疾病.ppt VIP
- 考研真题 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820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历年考研真题汇编.docx VIP
- 中石化油品储运鉴定试题库——初 级 工.pdf VIP
- 探测器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docx VIP
- 2025上海松江区工作者招聘76人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中国全面发育迟缓诊断指南2024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2020年国考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地市级).pdf VIP
- 试算法计算调洪演算程序.xls VIP
- 小学英语教学中分层次教学的实践探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智能化弱电系统培训资料,大量系统图与实例图.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