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子山隧道快速施工总结.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建大理至临沧铁路DLZQ-3标 杏子山隧道快速施工 总 结 中铁十二局集团大临铁路项目经理部 二0二0年8月 PAGE 1 前 言 横断山区铁路项目隧道占比高,其中,单线铁路软岩隧道断面小、地质条件复杂、独头掘进距离长,施工工效普遍低,容易成为工期控制性工程。实现单线软岩隧道快速施工,对化解工期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工程概况 1、工程简介 杏子山隧道全长8867米,全线Ⅰ级风险隧道,工期控制性工程之一。洞身主要通过寒武系炭质板岩、片岩、千枚岩;穿越5条断层破碎带及1处背斜;原设计Ⅳ、Ⅴ级围岩占比67%。全隧按“进口+0#斜井+1#横洞+出口”组织施工,出口工区负责2810米隧道掘进。 图1 辅助坑道设置示意图 2、地质特点 隧道地处滇西横断山系纵谷区,无量山、哀牢山结合部,属高中山侵蚀、剥蚀地貌,地形起伏大,冲沟深切发育,呈“V”型,基岩大多裸露。地面高程1300~2230m,相对高差930m,自然横坡一般35°~60°,局部陡峻,坡度达70°~80°。坡面覆土较薄,沟槽等低洼地带覆土较厚。进口段植被发育,以松树及灌木为主,出口段植被较差,坡面为荒地。 隧区被多条断层包围,开挖揭示,断层破碎带相互重叠,主要为碳质板岩(局部为变质泥岩),岩体被剧烈揉皱变形,呈薄片状,产状紊乱。主要不良地质是顺层偏压、大变形、突水突泥、高地应力,以及有害气体、膨胀土(岩)。杏子山隧道为大临铁路Ⅰ级风险隧道,工期控制性工程。隧道洞身最大埋深约719m,最小埋深约12m。预测全隧正常涌水量为44200m3/d,最大涌水量为88400m3/d。 图2 围岩破碎 图3 产状紊乱 3、开展隧道快速施工背景 杏子山隧道出口施工揭示地质全部为炭质板岩夹片岩地层,岩体极破碎,揉皱发育,围岩劣变率91.7%,全部为Ⅴ级围岩大变形段落,遇到以下问题及困难: (1)施工进展缓慢:2016年7月~2018年3月,平均月进度43米/月,最高月进度49米/月,工期滞后。 (2)初支变形大:最大累计收敛752mm、最大累计下沉514mm。钢架变形扭曲,初支砼开裂、剥落,换拱频繁,累计拆换139米/12处。 (3)安全风险高:初期支护变形大、开裂掉块、拱架扭曲、频繁换拱作业,存在塌方风险。 (4)管理难度大:进度缓慢,频繁换拱,工效低,管理人员及作业班组士气低落 2017年4月,在铁路总公司、滇西指、局集团公司的指导与支持下,开始试行软岩隧道快速施工管理模式。结合现场实践,经过反复研究、总结,按照“快挖、快支、快封闭”的施工理念。 二、资源配置及设备选型 为满足快速施工需要求,掌子面作业人员按1.5~2倍工班配置,关键设备备用一套。 1、设备配置 结合软弱围岩地质条件、三台阶工法、单线断面作业空间、施工效率等因素,较前期增加了部分备用设备,共配置机械设备46台(套),尤其是设备性能要优良。 表1 主要设备配置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型 号 数量/台 备 注 1 挖掘机 卡特318(大功率、短臂) 现代225(仰拱及备用) 2 1台备用 2 装载机 柳工50c 2 1台备用 3 出渣车 20m3 4 4 湿喷机 锦鸡330 2 1台备用 5 混凝土运输车 10m3 14 2、人员配置 开挖班前期13人,增加到17人;立架班11人,增加到14人;喷锚班12人,增加到14人。最终掌子面工班共配置71人,共增加9人。 表2 人员配置表 序号 班组名称 前期配置人数 最终配置人数 增加人数 循环作业人员 备注 1 开挖班 13 17 4 11 2 立架班 11 14 3 9 3 喷锚班 12 14 2 7 4 运输班 8 8 5 综合班 18 18 含电工、杂工等 合计 62 71 9 三、施工现场工序、工法 1、开挖工法选择 本隧道Ⅴ级围岩均采用三台阶法施工,详见图4、图5、图6、图7,视掌子面围岩情况预留核心土,为方便钻爆作业,减少挖掘机扒渣距离,各台阶长度控制在5m左右。 台阶高度以掌子面围岩的稳定性为第一前提,充分考虑人工及机械作业空间、人工作业舒适性、各个台阶尽可能减少作业台架使用的原则进行划分。本隧道上台阶高2.8m,中台阶高3.3m,下台阶高2.8m。上台阶预留80cm高作业平台,人体平均高度1.7m,头顶留有30cm空间便于拱顶周边眼钻孔及超前小导管作业,节省作业平台搭拆时间。洞内采用Φ42小导管加工简易台架,尺寸3.0×0.9×0.8m(长×宽×高),供拱架拼装使用。 图4 三台阶法施工示意图 图5 上台阶尺寸 图6 简易台架 图7 三台阶高度调整对比图 2、初期支护参数优化 前期围岩按照原设计Ⅴb、Ⅴd支护参数进行变更,未进行特殊加强,初支砼开裂、剥落、拱架扭曲,变形不可控。 快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