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T-工艺研究进展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docVIP

PACT-工艺研究进展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CT-工艺研究进展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均是精品,欢迎下载学习!!! 欢迎下载百度文库资源 资料均是本人搜集 PACT工艺研究进展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蓝梅 顾国维   [摘要]介绍了粉末活性炭—活性污泥法的产生、工艺流程、特点、作用机理探讨、去除污水中有机优先污染物的动力学模型以及应用PACT工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粉末活性炭—活性污泥法;PACT;AS—PAC;PAC—AS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29X(2000)01-0010-03 The progress of PACTTM and problems in its application LAN Mei, GU Guo-wei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origin of 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 in addition to the activated sludge treatment (PACTTM), technical process, characteristic and different PACTTM mechanisms. The paper also introduces the dynamic models of the removal of organic priority pollutants by PACTTM. In the end , several problems which should be noticed in applying PACTTM have been discussed. Key words: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activated sludge treatment;PACTTM;AS—PAC;PAC—AS 1 PACT法的产生   由于染料、医药中间体、农药、有机化工废水经处理后有时虽然COD、BOD达标,但出水却残留着有毒、难降解三致物质。美国环保局早在70年代就要求工业企业采用BAT或BATEA(Best Available Technology Economically Achievable)处理工艺(即经济上达到的最有效控制工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杜邦(Du Pont)公司开发了一种向活性污泥系统中投加粉末活性炭的技术并于1972年申请专利,这就是PACT工艺(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 Treatment Process),在美国又称为AS—PAC工艺(Activated Sludge-Powdered Activated   PACT作用机理牵涉到复杂的吸附与生物降解同时进行的过程,至今尚未有定论,有深入研究的必要,目前主要有两种有代表性的理论。第一,以Kalinske, Perrotti和Rodman以及Spetiel为代表,认为微生物与粉末活性炭有相互加强的作用,PAC的存在增大了固液接触面积,在活性炭表面吸附有微生物细胞、酶、有机物以及氧,所有这些都为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提供良好的环境,微生物酶可以进入活性炭微孔,从而使已吸附的有机物降解,空出吸附位使活性炭得到生物再生,再生的PAC可以重新 吸附新的有机物,这种由生物降解控制的炭吸附能力可得到大幅度提高,与单纯的吸附系统相比炭的吸附容量增大,结果对于生物难降解但能被吸附的物质和不能降解的物质以及代谢终产物MEP(Metabolic End Product)可通过这种PAC强化活性污泥工艺去除。在吸附—降解—再生—重吸附这种协同作用下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得以提高,最终出水水质大大改善。第二,以Ehrhardt和Rehm, Craveiro和Malina以及张晓健为代表,他们得出相反的结论,认为废水处理效果的改善是由于吸附与生物降解简单的结合,因为经过几次吸附循环之后,有机物去除呈下降趋势,表明PAC表面已饱和,这说明并不存在生物再生现象,他们认为胞外酶促反应在微孔中不能发生,因为酶分子大于活性炭孔径。   C.Bornhardt, J.E.Drewes〔6〕等在用PAC—AS去除城市污水中有机卤素的试验中也没有观察到PAC—活性污泥的加强作用以及活性炭的生物再生。   Ferhan Cecen〔7〕处理牛皮纸浆漂白废水试验也证明有机物的去除只是吸附与生物降解的简单结合。   Frieda Orshansky和Nava Narkis〔8〕分别在单独吸附、单独生化处理以及吸附与生化同时进行条件下研究了

文档评论(0)

175****465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