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积累】“2021年中国十大太空探索”科技高频考点汇总.docVIP

【常识积累】“2021年中国十大太空探索”科技高频考点汇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常识积累】“2021年中国十大太空探索”科技高频考点汇总 一、“天宫”建造全面展开,我国载人航天进入“空间站时代” 2021年4月29日,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B大推力运载火箭以万钧之力,将中国空间站核心舱成功送入太空,我国载人航天真正迎来空间站时代。至此,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 中国空间站是中国独立自主建造运营的载人空间站,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靠货运飞船实现推进剂和消耗品的补充,可满足航天员长期在轨生活、工作需要,代表了当今航天领域最全面、最复杂、最先进和最综合的科学技术成果。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搭载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了自己的空间站。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送入太空,进驻天和核心舱后,开启为期6个月的太空驻留。2021年11月7日,翟志刚、王亚平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王亚平迈出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第一步。 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中国空间站首次进行太空授课。 二、发现反银心子结构起源于银盘,终结子结构起源争议 2021年5月,中国科学家利用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和“盖亚”卫星(Gaia)数据,对位于反银心方向的一些子结构与银盘进行“亲子鉴定”,发现银河系反银心子结构并不是被银河系吸积的矮星系遗迹,而是银河系外盘的一部分。 三、天问一号登陆火星,探寻火星起源与演化的线索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 2021年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中国成为世界第二个让火星车成功着陆的国家。 2021年6月11日,天问一号首批科学影像图发布,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四、“拉索”发现迄今最高能量光子,突破人类对银河系粒子加速传统认识 2021年5月17日,位于中国四川稻城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在银河系内发现12个超高能宇宙加速器,并记录到能量达到1.4拍电子伏特(PeV)的伽马光子。这是人类迄今观测到的最高能量光子,突破了人类对银河系粒子加速的传统认知。 2021年10月24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LHAASO)日前正式通过性能工艺验收,这标志着拉索已经建成,并正式进入科学运行阶段。 五、FAST新发现509颗脉冲星,“中国天眼”成最强大脉冲星搜索利器 FAST被誉为“中国天眼”,配备19波束L波段接收机,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脉冲星搜寻利器,截至2021年12月,中国科学家利用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开展的巡天观测,新发现了509颗脉冲星。 六、嫦娥五号月球样品发放,有望揭示月球及行星演化之谜 2021年7月12日,嫦娥五号任务第一批月球科研样品发放仪式举行。 2021年10月19日,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所与国家天文台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发现,嫦娥五号月球样品为一类新的月海玄武岩。这些月球最“年轻”的玄武岩年龄为20亿年,所处区域晚期岩浆活动的源区并不富集放射性元素,并且月幔源区几乎没有水。 七、亚轨道重复使用运载器首飞成功,我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 2021年7月16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研制的亚轨道重复使用演示验证项目运载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起飞,按照设定程序完成飞行后,平稳着陆于阿拉善右旗机场,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因为过于先进,不变展示,所以并没有真实图片) 亚轨道远地点高度最低为80至100千米,理论上最高可达地球引力边缘,即150万千米。射程较远的弹道导弹被动段轨迹即为亚轨道。亚轨道还广泛应用于探空火箭和太空旅游等方面。 八、青海冷湖发现世界级天文台台址,将成我国极其宝贵的战略性稀缺资源 2021年8月18日,中国科学院经过3年连续监测,发现青海冷湖台址的光学观测条件全面优于青藏高原其他选址点,可与国际公认的最佳天文台台址比肩。 九、“羲和号”发射,我国实现太阳探测零的突破 10月14日,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成功发射,我国正式步入“探日”时代,实现太阳探测零的突破。 “羲和号”的全称是太阳Hα光谱探测与双超平台科学技术试验卫星,从发射“座驾”到卫星平台,再到科学载荷,“羲和号”开创了许多个“首次”:国际上首次开展太阳Hα波段光谱成像空间探测;首次采用“动静隔离非接触”总体设计新方法;首次提出“载荷舱主动控制、平台舱从动控制”新方法;首次实现卫星大功率、高可靠、高效无线能源传输技术的应用。 十、“银河画卷”二期巡天计划启动,将提供更广域的分子气体分布数据 “银河画卷”巡天计划是我国唯一在

文档评论(0)

137****987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