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VIP

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延津县七年级2021-2022下学期期末学情检测 历史 注意事项:共25小题,满分50分,作答时间50分钟。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1.“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谓不仁而有功者矣。”下面哪一选项的内容与上述材料评述的工程相同 A.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 B.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 C.始皇凿长渠,南北相勾连。地势随人造,天工任自然 D.北通逐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2.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竞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这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 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 3.据史料记载,唐太宗晚年拒绝纳谏,武则天耗费巨大财力建造佛教器物,唐玄宗在位后期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我们从中获得的下列历史认识,正确的是 A.三位帝王成就了“贞观之治” B.他们“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封建帝王有明显的历史局限 D.武则天时朝政迅速走向腐败 4.如右图所示的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者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 A.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 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 C.西城风情与中上文化的交汇 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 5.《唐六典》载:“凡织红之作有十(一日布,二日绢,三日施,四曰纱,五曰绫,六日罗,七日锦,八曰绮,九曰绸,十日褐)。”这反映了唐朝 A.生产工具的革新 B.丝织品已供不应求 C.丝织品品种繁多 D.商业贸易往来频繁 6.“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诗句能够印证唐朝中外交往的是 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B.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C.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九天闻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施 7.右图为宣化辽代墓葬中发现的壁画《备茶图》,尽管辽地并不产茶,但壁画中描绘的茶具与烹茶程序,皆体现出唐宋茶法在辽地的影响。这一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 A.农业生产的发展 B.海外贸易的兴盛 C.民族矛盾的缓和 D.民族文化的交融 8.在义务教育统编版历史教科书中,描述了岳飞和文天祥的事迹,近年来,一些官方媒体多次介绍这两位令人敬仰的英雄,这主要是因为他们 A.写下流传千古的诗句 B.践行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 C.率领军队抵抗元军 D.舍生忘死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9.宋代纺织业发达,纺织业家族增添了新的成员--棉纺织业,支持该结论的最有力的证据是 A.《宋书》中开始出现“棉”字 B.北宋画家王居正的《纺车图》 C.南宋诗人艾可叔的《木棉诗》 D.1966年浙江兰溪出土的南宋棉毯 10.假如小明同学成功穿越,到了古代一个都城,这里的商人用纸币交易大宗丝绸生意,索取“岁币”的契丹和西夏使者纵马狂奔,全然不顾在“瓦肆”中游玩的百姓的安全。据此可推断,小明应该是穿越到了 A.唐都长安 B.北宋东京 C南宋临安 D.元朝大都 11,北宋中后期,在东京的阳春三月,“举目则秋千巧笑”,荡秋千已十分普及,还出现了“水秋千”,把跳水和荡秋千结合起来,相当于现在的“花样跳水”。材料从侧面反映了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宋词元曲广泛流行 C.北宋商业贸易繁荣 D.都市生活丰富多彩 12.《中国诗词大会》嘉宾王立群教授在谈到李白与苏轼时说:“技术优势是宋代诗人群体的学问昨干康代的重要原因。”这里的“技术优势”指的是 A.草市夜市兴盛 B.印刷术的发展 C.经济重心南移 D.民族政权并立 13.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在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下列皇帝彻底打破了这一规则的是 A.秦始皇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时太祖 14.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用明成祖的话来说就是“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用《明史,郑和传》的话来说就是“示中国富强”。据此推断,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6.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B.发展海外贸易 C.将儒家思想传播到海外各国 D.进行殖民扩张 15.明代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由朝廷须行,在国内得到广泛传播;清代康熙年间组织人力对疆土进行全面测量,绘成《皇舆全览图》,至今仍有很大参考价值。上述材料反映了明清时期 A.专制统治加强 B.科举考试僵化 C.科技文化成果由国家主导 D.国家加强对边疆的统治 16,沈德潜作诗“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遭剖棺戮尸。徐骏作“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诗句,被灭族。出现这种遭遇的最主要原因是清朝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卷子杂货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多年致力于一线教学工作,结合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为大家提供更好的学习提升的,取得更好的成绩。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