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了 2的“寄生嬉变〃解读
语义畛及相关概念
词组“了 ? 也”J实现体
词组
“了 ? 也”
J实现体(J实现体「nA肯定语气
U 了
J 0
{结束⑴}-广 体助词连用 “了”—
语气词“ 了 ,,J 2{肯定语气阅}内畛化寄生娘变含寄生范喏的语气词
语气词
“ 了 ,,J 2
{肯定语气阅}
内畛化
寄生娘变含寄生范喏的语气词
{实现体」肯定语气⑻}
X A图2 “了2”的形成过程
一、“寄生范畴”与“寄生娘变”
刘丹青(2018)提出了“寄生范畴”(parasiticcategory)这一概念来描述语言形式与意义的某种“参差对应”现象: 假如表达某个范畴a的库藏手段①A使用日寺总是具有某种语义条件限制b,就称b是“寄生范畴”,a是“宿主范畴”(host category)或“目标范畴”(target category)。宿主/目标范畴是“表达”的语义,而寄生范畴是顺便“带来”的语义,是一种 隐性范畴。如先秦汉语中的能愿动词“可”,本身表达的是可能或允许这一“情态”(modahty)范畴,但因只能用于被动句
(包括意念被动句),故寄生了“态(voice)范畴中的“被动态(passive voice)义值(value) o而其同义词“能”那么能 用于主动句和被动句中,在“态”方面不受限,从而处于“无寄生”状态。(刘丹青、孙泽方2020)例如:
1)晋虽无道,未可叛也。(CCL语料库)
2)孔子谓季氏:「八倍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CCL语料库)
3)王喜,告邵公日:“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CCL语料库)
4)子日:「人能弘道,非道弘人。」(CCL语料库)
例1)、2)中“可”都处于意念被动句中,其前面的名词与后面的动词都是受事与动作的关系,例1)中“晋”是“叛” 的对象,例2)中“八伶舞于庭”是“忍”的对象,也就是“被叛”与“被忍”。例3)、4)的“能”都处于主动句中,“能”前面的名 词都是“能”后动词的施事,例3)中“吾”是“弭谤”动作的发出者,例4)中“人”是“弘道”行为的发出者。
我们发现寄生范畴存在一种语义地位质变、提升的特殊演变机制,在《寄生嫂变初探——论寄生范畴的“反客为主” 机制》(即将发表)一文中将其概括为“寄生嫂变:当某一语义范畴由寄生范畴转变为目标范畴时,我们就称其发生了“寄 生娘变:可形式化表述为:M1{…B[P]…} M2{…B[T]…}②。例如,现代汉语中表示动作增量的副词“再”,在笔者母语邹 城话中变成了表示“非现实”义的语气词“游”。这一过程可以形式化描写为:再{…非现实义[P]…}河(…非现实义[T]…}或再 {动作增量义[T]n非现实义[P]}涌{非现实义[E]}。“寄生娉变”是一种特殊的语法化机制,是通过“寄生重析(paras眦 reanalysis)形成的。我们认为,“了 2”的产生是“寄生嫂变”机制发生作用的典型案例,本文将详细阐述这一过程。
二、“了 2”是经由“寄生嫂变”形成的纯语气词
(一)“了 2”的语法意义——纯表“肯定”义的语气词
普通话虚词“了”的分类、意义及演变是语言学界的热点与难点问题,相关研究汗牛充栋。吕叔湘(1980)将“了” 分为两种:“了 1”用在动词后,主要表示动作的完成,如果动词有宾语,“了 1”用在宾语前;“了 2”用在句末,主要肯定事 态出现了变化或即将出现变化,有成句作用,如动词有宾语,“了 2”用在宾语后。通常将“了 1”称为“词尾了,将“了 2” 称作“句尾了事实上,这只是对两者通常所处的句法位置的大致概括,两者的分布并非词尾、句尾那样泾渭清楚,当 “了 1”用于不及物动词后面结句时也是处于句尾。其他划分方式主要有史冠新(2006)、马希文(1983)的三分法;金立 鑫(1998)的四分法;萧国政(2000)的八分法等。我们认为主流意见的二分法更加简明合理,故采取这一分类方式。
关于“了 1”的语法意义:吕叔湘(1980)、胡裕树(1995)、刘月华(2001)等认为表示“完成”。竟成(1993) 认为“了 1”表示“实现一延续”,对此刘勋宁(1999)认为“名称不必改为实现一延续之类”,因为“实现”蕴含了“延续”义。 陈小红(2007)认为“延续”义不是“了 1”固有意义,而是误混入了“了 1”意义的句子“情状方面的特征”。可见,绝大多数 学者认为“了 1”表体貌(aspect)的——具体而言表完整体(perfective),分歧在于是何种完整体。我们认为刘勋宁(1988) 的观点更加合理,故将“了 1”定性为表示“实现体”的体标记。
关于“了 2”的意义,典型的有“事态助词”说与“语气词”说。“事态助词”说如吕叔湘(1980) “表示事态出现了变化或 即将出现变化”;丁声树(1961) “表示变化”;刘月华(198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班手工教案:美丽的风筝.docx
- 中学生演讲稿模板集锦七篇【新编】.docx
- 中学学生宿舍实木床采购项目招标文件.docx
- 中医院应急信息预案.docx
- 不合格品管制程序.docx
- 三年级语文枫桥夜泊常用知识点.docx
- 三年级的作文九篇-1.docx
-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精品】.docx
- 一种实时数据的压缩传输方法.docx
- 一年级语文-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微能力认证获奖作品】.docx
- xx学校三级联动安全管理责任体系.docx
- RUKOTA SV-704XT IP网络有源号角(50W).docx
- K3+257 1-3.0X1.0m预制钢筋混凝土暗涵结构计算书.docx
- 8种常见的无形资产评估项目及其意义.docx
- 22年秋西交《 人力资源管理 》在线作业答卷.docx
- 2022高三班级座次表.docx
- 2022年河北廊坊五校高三(最后冲刺)英语试卷含解析.docx
- 2022年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中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英语试卷含解析.docx
-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期末考试带答案【精品】.docx
- 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带答案【必考题】.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