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节能减碳面临挑战.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3 “十二五”节能减碳面临挑战 “ 十一五”期间,中国扭转了“ 十五”时期能源强度快速上升的趋势, 但与此同时, 中国已由世界第二大排放国变为第一大排放国。清华大学气候政策研究 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国低碳发展报告》认为, 强度下降与总量上升而形成的交叉型、剪刀状格局构成了我 国现阶段低碳发展的基本特征。 地方政府扩张冲动仍十分明显 “ 十一五”期间,除新疆外,其他各地都完成了既定的节能目标。值得注意的是, 区域政策驱动产业空间格局变动, 并影响全国低碳发展的绩效。 清华大学气候政策研究中心的研究发现,在中国能耗强度沿 “ 西部— 东北— 中部— 东部”依次降低的背景下, 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拉高了全国单位 GDP 能耗强度 0.5 个百分点。 “ 十二五”期间,中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二氧化碳排放将进一步增长。“ 十二五” 末, 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什么程度合适? 这一点引起普遍关注。不过, “ 十二五” 规划中并没有出现相关指标。 按照清华大学气候政策研究中心的测算,如果能源消耗总量目标设置在 41 亿吨标准煤, 2015 年中国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可能达到 84.6 亿吨。而根据 “ 十二五” 规划, 中国在 2015 年的二氧化碳排放为 78.9 亿吨。 清华大学气候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齐晔认为,各地区 “ 十二五”规划预期的 GDP 年增长率远高于中央 7% 的预期目标, 地方预期的能源消费总量较国家预期高出 5 亿吨标准煤左右。地方政府的经济预期和中央政府之间的差距,使 41 亿吨标准煤的总量控制目标并不容易实现。 全国政协经济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国宝表示, 受实际经济增速影响, 能源消费总量的不确定性很大。不过,对于 2015 年能源消费总量目标, 大家普遍认为这一指标很重要。目前, 国家能源局正在测算和制定这个指标。 不过,在张国宝看来,由于该指标最终还要分解到各地, 而各地之间存在很大差距, 指标最终的确定将非常困难。 市场化减碳手段有待提高 清华大学气候政策研究中心的研究发现, 政策手段多样化与大规模的政府投入是中国低碳发展的基本 特征。行政措施和激励手段对节能减碳发挥了主导作 用。 数据显示, “ 十一五” 期间, 行政手段实现减碳 4.73 亿吨二氧化碳, 激励手段实现减碳 7.77 亿吨二氧化碳,市场手段实现减碳 0.15 亿吨二氧化碳。此外, 过去五年, 全社会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共投入 1.73 万亿元, 能效领域投入 8592 亿元, 不仅远高于历次五年计划, 而且领先全球。 齐晔认为, 显著的政策效果得利于政策实施的制 度优势。一些地方政府大力扶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相关的产业, 开展低碳城市建设。不过, 市场、税收手段还未能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 节能减碳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未来在加强政策协调性和积极利用市场手段方面有待提高。 此外, 齐晔还表示,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速度与质量和效益不协调, 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迅速使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比例上升困难重重。 消费侧碳排放值得关注 中国正处于迈入中等收入国家的关键时期, 公众消费行为正在发生剧烈变化。数据显示,2010 年,与消费直接相关的建筑和交通的碳排放约占社会总量的30% , 与 2005 年相比增长了 41% , 高于同期社会总量的增速。公众消费行为的间接能耗也居高不下。2010 年, 建筑建材生产与建筑施工的能耗达约 4.4 亿吨标 准煤, 占当年社会总能耗的 13.5% 。 齐晔认为, 居民的消费行为和生活方式应当得到引导, 否则, 消费侧二氧化碳排放的过快增长将对中国的低碳发展构成巨大压力。 数据还显示, “ 十一五” 期间, 技术因素占总节能量的 69% , 结构因素占总节能量的 23% , 其余 8% 左右的节能量由生活用能比例的变化所贡献。 齐晔认为, 经过“ 十一五” 的低碳发展,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渐缩小, 低碳技术装备制造的国产化率显著提高。但总体来看, 低碳技术推广比例仍然较低, 多项核心技术尚未掌握。此外, 大量成本较低、节能效益较好的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 用, 这使得“ 十二五” 能耗继续下降的空间变小, 节能减碳边际成本将不断上升。节能减碳一方面需要坚 持推进目前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 另一方面还需要不断优化政策的成本效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ao1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武汉豪锦宏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100MA4F3KHG8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