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地看落后农民的观念进化史(艺术论文).doc

从中国地看落后农民的观念进化史(艺术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中国地看落后农民的观念进化史(艺术论文)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从中国地看落后农民的观念进化史 2 (一)家国对视、隔雾看花 2 (二)信奉服从、漠视平等 3 (三)遵循礼法、墨守陋规 3 (二)超越普通农民的性格优点是赵老嘎观念转变的内在条件 5 (三)对新观念的切身体会是加速赵老嘎观念转变的催化剂 6 文2:浅谈农民的金融观念与分析 7 一、农村经济的概念 7 二、农民的金融分析 7 (一)农民的信用观念 7 (二)农民的投资观念 8 (三)农民的理财观念 8 三、农民金融观念的局限性 9 (一)农民金融观念自发形成 9 (二)农民金融观念受传统文化影响大 9 (三)农民金融观念缺乏科学指导 9 (四)农民金融观念缺乏系统性 10 (五)农民金融观念总是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 10 参考文摘引言: 10 原创性声明(模板) 11 文章致谢(模板) 11 正文 从中国地看落后农民的观念进化史(艺术论文) 文1:从中国地看落后农民的观念进化史 费孝通指出中国的乡土社会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所谓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1]9这种封闭性使新观念很难渗透到乡民思想意识中,导致农民观念陈旧落后。农民占中国人口的80%,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力军,要更好发挥农民在革命建设中的巨大作用,革新农民观念势在必行。电视剧《中国地》以独特视角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清风岭民众誓死捍卫这块中国地的悲壮故事,以主人公赵老嘎在抗击日寇过程中观念的不断进步为主线,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历史也是农民观念嬗变的历史这样一个主题。 在封建传统道德教化中养成落后观念 赵老嘎处于闭塞的农村社会,被禁锢在早已设定的封建传统道德中接受教化,遵守着特定的文化规范,因此很难突破落后观念的窠臼。 (一)家国对视、隔雾看花 赵老嘎早年因带领清风岭农民抗捐抗税成为领头人,在肩上挑了这副重担后,他生活有了一个重心就是守护清风岭。随着日本发动“九· 一八”事变,东三省相继沦陷,赵老嘎自觉责任重大,必须设法保住清风岭免遭日军蹂躏。为此,赵老嘎坚决阻止清风岭的人参加外面的抗日武装以避免招惹麻烦,至于清风岭以外的地那是国家政府的事,管不过来也没必要管。在民族危难之际,赵老嘎“清风岭以外的事我不管,我只管清风岭的事”的狭隘观念对于整个中国抗日事业来说是自私的。赵老嘎对清风岭与整个中国关系认识上的模糊,原因在于农民根深蒂固的乡土情结。在农村,土地是农民的命根,一代代的人口附着在土地上,生于斯、死于斯,对养育自己的水土深深眷恋使赵老嘎不惜一切保卫清风岭,清风岭以外的地方与赵老嘎的生活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而国家对于赵老嘎来说就是一个交粮纳税的机构而已,交完粮、纳完税与国家自然也就没了关系。赵老嘎没能将保卫清风岭与捍卫国家利益统一起来,是其基于认识局限性的本能反应,而这是他的生活环境及所处时代造就的。 (二)信奉服从、漠视平等 作为大家长赵老嘎拥有绝对的权威,这种权威是封建礼教钦定的,因此他将用父亲的权威干涉儿子的生活视为天经地义的事。见过世面的大儿子永志反对赵老嘎只管清风岭的做法,积极主张联合其他力量抗日,遭到赵老嘎严厉呵斥。将父子矛盾彻底激化的是慧儿的死,慧儿是永志的爱人,赵老嘎因为二人生辰八字不合,拆散了他们并间接导致慧儿被日本人杀害,面对深受打击的永志,王思恺劝赵老嘎给永志道歉,赵老嘎非但没有道歉,还一意孤行地包办了永志和翠翠的婚姻,永志愤而离家。二儿子永清因性格柔弱不讨赵老嘎喜欢并经常受到责骂,赵老嘎按自己的意志塑造永清,再加之永清目睹了二叔被赶出家、大哥被迫出走等一系列事情,对赵老嘎充满抱怨,在挑战赵老嘎的权威失败后负气出走。赵老嘎与两个儿子关系僵化是他根深蒂固的家长制观念所致,在赵老嘎的思想中儿子服从父亲理所当然,这种惯性思维使他把孩子视作自己的附庸,不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漠视孩子的平等地位。同时也反映了伴随着时代发展,在不同思想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两代人观念的剧烈激荡。 (三)遵循礼法、墨守陋规 费孝通指出中国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所谓礼是指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1]50合于礼就是做得对的行为,做得对的标准就是符合传统的规定。自觉地遵守礼法,服膺于传统习惯,是乡土人的处世哲学,赵老嘎也不例外。在乡土社会差序格局的道德体系中,对朋友要忠信,对长辈要敬畏,赵老嘎兑现了为曹七巧报仇的承诺,慷慨收留遭受日军洗劫的杜二脑袋,礼遇见多识广的王思恺,对清风岭头上一盘磨的二叔毕恭毕敬,这些行为虽有赵老嘎出于情势的现实考虑,但更深层的原因是赵老嘎对根植于他思想中的传

文档评论(0)

行业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